数学教师专业成长发展的秘籍——学习、研究、反思和合作田彦武宁夏银川市第九中学750001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程也将同样改变着教师的教学生活;新课程中的学生可能会改变他们的一生,新课程中的教师也将焕发出新的生命.教师将与新课程同行将与学生共同成长.新课程标准、目标、结构、评价、管理及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必须要求教师改变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更新知识和提升境界等,这将无疑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下面笔者结合新课程改革在我省实施四年多来取得的一些成功经验和困惑谈谈数学教师专业成长发展的几点想法.1.学习——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式有的老师说,我日常教学工作繁忙,既要备课、上课,又要批改作业、辅导学生,还要料理家务、照顾孩子,哪有闲暇时间学习?正是抱着这样的想法,许多教师虽然日复一日,兀兀穷年,教了一辈子书,到头来却仍然是个教书匠,教学水平非但没有提高,反而年纪越大,工作能力越低.当今社会正朝着学习型社会的方向发展,知识的更新周期大大缩短,加上远程教育和网络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不仅要钻研精深的数学专业知识,领略前瞻的数学教学思想,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合理的知识智能结构.终身学习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它要求教师一生都要持续不断地学习,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活到老、学到老”,它是教师生存发展、提高生命质量的第一需求.美国马里兰大学的副校长孔宪铎,在他70岁大寿那年考上了北京大学心理学博士生,拜比自己小30岁的王登峰教授为师,在别的地方他是大学教授、博导,但他非常喜欢心理学,却没有正式学过,所以他还要继续学习.一个耄耋之年的老人尚且对学习有如此浓厚的兴趣,原因就在于他把学习当成了生命的第一需求,这为我们提倡教师终身学习提供了一个值得学习的范本.教师终身学习的基本途径是“读书----实践----反思----总结”,即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别人学习.1.1向书本学习,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读书是教师获取新知识、开拓视野、提高人文素养的第一选择,一个不读书的教师是可怕的,就像一位行将就木的垂危病人,不吃不喝,等待着死神榨干自己身上的营养.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因此,数学教师首先必须具有扎实的数学专业知识,其次,数学教师要读有关教育理论的书籍,更要读与所任教学科相关的社会学、哲学、心理学以及自然科学等方面书籍.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教师要把在书本上学来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和学的效率,并在此基础上对实践进行反思和总结,这是教师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没有对实践的反思,所学的一切知识就只能是死的书本知识,不可能内化教师自己的知识;同样,没有总结就没有提高,也不可能有新理论、新方法的创生.因此,重视反思和总结是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形成自身教学风格的必由之路.1.2借助网络,领略前沿教学理念网络的开放性、兼容性和平等性,使得虚拟世界的学习具有丰富的互动性.借助网络,我们可以领略最前沿的知识;借助网络,我们可以捕获最丰富的信息;借助网络,我们还可以实现最广泛的交流;借助网络,我们可以展示最个性的风采等.如“数学中国论坛”(http://www.mathchina.com/cgi-bin/leobbs.cgi)就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数学前沿性的东西,有基础数学、计算数学、数学期刊、数学建模、数学家和数学新闻等;“中国数学会”(http://www.cms.org.cn/)为我们提供了许多详实、丰富的数学动态和报导等;“数学中国”(http://www.mathschina.com/)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备课、教学所用的教案、课件、试题等;“中学数学教育人教论坛”(http://bbs.pep.com.cn/forumdisplay.php?fid=9)提供了大量的新课程数据(教材、教案、课件、试题、教学设计、趣味数学问题、教师心得体会等)类似的网站太多,这里不一一列举.总之,作为数学教师,要有从网络提取信息的基本能力,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