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洲与斗门环境管理之比较——区环保局赴XX区参观考察报告香洲与斗门环境管理之比较——区环保局赴xx区参观考察报告20**年市环境管理工作重心下移,我区环境管理对象由以前单纯小型的第三产业全面扩展到工业园区、房地产项目以及大型第三产业等。为扎实做好环保工作,平稳实现环保工作重心下移,保持我区环境管理作为全市排头兵的领先优势。20**年3月,区环保局林常青局长带领局中层以上干部到xx区环保局参观考察,就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了广泛地交流和学习。一、基本情况对比xx区环保局前身为斗门县环保局,1983年成立,局属机构有办公室、规划开发股、监督管理股、环境监察大队、环境监测站,共有在职在编人员28人,自建局以来一直全面承担着区域内各项环境管理任务,管理对象以农业和工业企业为主。xx区环保局20**年8月单列,局属机构有办公室、建设项目股、污染控制股、环境监察大队、环境监测站,在职在编19人,尚有8名空编。目前以仅相当市局1/7的人力承担了辖区全部环境管理工作,刚从第三产业管理转向工业园区和第三产业并重管理。环保审批方面xx区环保局项目审批工作人员4人,20**年批准项目数约970多个。xx区环保局项目审批工作人员2人,20**年批准项目2242个,人均工作负荷量是斗门局的4~5倍,并且在工作效率方面有较突出的优势,但缺点是审查工作不够细致。两区环保审批工作比较如下:环境监察方面xx区环境监察机构建设走在全市各区前面,除环境监察大队配6人外,在5个镇全部设立环保所,每个所配备3名以上纳入财政编制的工作人员。这些基层环保工作人员协助区环保局对当地工业企业进行监督,处理群众信访、征收排污费,引导当地农村开展生态示范村的创建等工作。xx区环境监察大队在编人员6人,但4人抽调到局机关其他部门协助日常工作,一线执法人员仅2人,工作起来捉襟见肘。目前我区11个镇、第1页共3页街只配备收费员,没有设置专门的环保机构及环保专职人员,各镇街环保执法工作由区环保局直接管理,执法压力大。环境监测方面环境监测站作为事业单位,主要承担政府委托的监测工作和为企业提供监测服务。xx区环境监测站在职人员11人,通过国家计量认证的监测项目包括水、气、声、固体等共93项,监测多以工业污染为主,20**年出具监测报告350份。xx区环境监测站在职人员6人,通过国家计量认证的监测项目包括水、气、声、固体等共29项,20**年出具监测报告338份。环保工作重心下移后,负责监测的工业企业由原来的20家上升到100多家,并且多以工业重污染监测为主,监测能力远远不能满足目前对重污染工业企业等污染项目的监督和验收监测工作。二、存在的主要差距通过比较分析,在环境管理方面xx区环保局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但与xx区环保局相比,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差距:队伍建设方面:我区环保队伍弱,目前局机关行政编制仅6人,为完成审批、验收等工作,不得不抽调执法人员和收费员协调,又削弱了执法能力,由于历史的原因,在机构改革中局机关一些非专业人员被安置在技术要求最高的监测站工作,不能适应工作。目前全局业务告急,存在审批把关不严、监管能力不到位、监测能力不强等问题,出现了严重的消化不良症状。业务服务能力方面:环境管理实施属地管理后,虽然区委、区政府从人财物上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但我局能力建设相对滞后,尚未跟上环境管理重心下移的工作需要。在审批项目方面,年审批近2400件项目。由于项目众多,审批时只能从上交的材料上判断,不能保证全部到现场查看,在严格把关方面有缺漏;在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方面,由于数量多、人员少、技术弱,我局目前只能保证对重大建设项目进行验收,在环境污染防治上存在漏洞;在环境监管方面,对4个工业园区几百间工业企业和上千间第三产业进行监管,同时受理数百宗群众信访投诉,存在监管力度不够和监管不到位情况;在环境监测方面,企业的委托监测要求由于数量多无法全部满足,且由于监测技术力量有限,远远不能满足企业要求,造成对企业服务能力不够的第2页共3页窘境。三、解决对策及努力方向为扎实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针对目前我区环保工作现状,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