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区创建“壮乡新村美丽伏唐”先锋示范屯纪实杜庄屯村创建“美丽乡村”工作纪实杜庄屯位于安定镇西北部,南距庞安路0.7千米;西与星明湖度假村相连;东与安定镇御林古桑园为邻,村域面积3319.6亩,其中村庄建设区302.85亩。人均建设用地面积304.49平方米。果园1841亩,耕地1413.6亩,农业设施用地65亩。自20XX年底申报创建XX省“美丽乡村”以来,党支部一班人带领广大党员和群众着力进行了以下工作:一、生产建设方面:杜庄屯村有着20多年的大桃种植历史,大桃生产是该村的特色产业,为了加快果蔬的市场化推广,杜庄屯村成立了“兴海园水果产销专业合作社”,并申请了商标注册。在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村民果品种植积极性大大提高,且具有丰富的种植经验。全村桃树种植面积达1841亩,果林覆盖面积60%以上,种植品种有“夏至早红”、“瑞光美玉”、“绿化九”、“十四号”等。村内有占地240亩的油桃生产示范区,该示范区内聘请果树研究所专家专门指导,技术上采用“三安”技术为支撑,采用科技成果集成化应用到农业领域,打造出世界真正意义上(“零农兽药残留”)的安全食品——超有机食品,并利用超有机食品的品牌影响力,打造杜庄屯村大桃产业的品牌。垂钓园作为村内采摘的一大辅助产业也极具特色,杜庄屯村有约百亩的垂钓园,鱼类品种有“鲤鱼”、“鲫鱼”、“淡水黄花鱼”等。园内集垂钓、餐饮、娱乐、住宿多功能一体,吃农家饭、住农家炕,具有当地民俗特色。二、文化生活方面:杜庄屯村庄住宅布局呈棋盘状,合理、规整。目前村庄内宅基地按照14*17平方米审批,现状房屋均为单层转结构房屋,院落空间主要采取三合院和一进四合院的布局形式,主要居住空间为南北向布置。外立面装饰较为统一,为灰色砖墙,体现了北京地区京郊传统农村的乡土气息。第1页共3页村庄四周围墙造型上采用砖墙结合铁艺漏窗形式,并设置有月季种植池,围墙上配有历代著名的咏桃花诗词和蔬菜瓜果介绍文字及图片展示,使游客在不知不觉中欣赏村庄美景的同时犹如上了一堂生动的科普课。现有文化大院位置和建筑面积保持现状,合理安排办公、培训、会议、阅览等用房,完善文化大院功能,为丰富村民业余活动,建造了占地面积2000平米的文化大院,内设多功能电教室、阅览室、放映厅等,利用文化大院为载体,广泛开展多种文化活动,丰富村民生活。村内改水、改厕全部完成,垃圾分类收集,各户配置垃圾分类收集箱,公共厕所3座。村民讲究卫生,路面整洁,无乱倒垃圾污水、乱堆乱放杂物等现象。一片整齐划一的景象。三、环境治理方面:杜庄屯村实现户户通柏油路,环境整洁、四季有景。村内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街道较为宽阔地带实行亚乔木-灌木-攀援月季-灌木-亚乔木的形式,不仅保留了原有整齐的街道,也相应增添了绿意,形成乔、藤层次生态景观;在较为狭窄的街道实行攀援月季-灌木-攀援月季的配置形式。12条街道行道树种植国槐,种植12种不同的灌木树种,分别为紫薇、连翘、腊梅、金钟花、金银木、棣棠、日本晚樱、榆叶梅、天目琼花、石榴(观赏石榴)、丁香、珍珠梅,且攀援月季的颜色各不相同,在保留整齐的基础上丰富了配置的颜色和树种,增加视觉冲击力。村内有一大一小两个公园,小公园位于文化大院北侧,占地面积2780平米,内设篮球场,各个活动小场地以绿地和道路分隔,以组成变化丰富的活动空间,增加村民在休闲娱乐时的趣味性。最大程度上为村民提供空间开敞且环境优美的娱乐活动场地。村内成立保洁工作队,大力推行“村干部包片,保洁员包段,各农户包院”的管理模式,垃圾达到日产日清、分拣处理、密闭化运输、无害化处理。四、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第2页共3页杜庄屯村充分利用文化大院开展学习、健身、娱乐活动,积极举办精神文明评选活动。村支部结合本村实际情况,积极组织村民开展树新风、讲美德,争创文明户和卫生达标户等活动。创建活动做到了经常化、制度化。此外,还组建了农民合唱团、秧歌队,举办村级运动会,各种文体活动更是丰富多彩,拔河、唱歌、扭秧歌等活动丰富了全体村民的生活。此外,村党支部注重发挥大学生村官作用,举办业余培训班,推广英语、计算机及相关农业技术等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