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区党参种植及产业发展报告XX县区特色种植产业发展规划(20XX-20XX年)为加快我县区域特色种植产业发展,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特制订本规划。一、发展现状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全县特色种植产业有了较快发展,以烤烟、茶叶、中药材、设施蔬菜、魔芋为主的特色产业已初具规模。截止2008年特色种植产业面积发展到18万亩,产业收入达到1.2亿元,为县域经济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我县自然生产条件差,农民科技意识淡薄,生产经营理念滞后等诸多要素,导致特色产业区域布局不尽合理,规模小而零散,生产组织化程度低,科技含量不高,产品产量低质量差,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不强,生产效益低下。因此,大力发展区域特色种植产业,对促进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以优化产业布局为主线,以发展特色种植为抓手,以科技增效为重点,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因地制宜优化种植结构,大力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坚持“政府引导,群众主导,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规模发展,集约经营,依靠科技,提高质量”的产业发展思路,千方百计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不断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1-三、预期目标按照“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专业化分工,社会化服务”的产业思路,力争经过四年的努力,到20XX年全县烤烟、茶叶、中药材、设施疏菜、魔芋等五大特色产业种植规模达到35万亩,实现产业收入3.7亿元,农民人均增收1370元。其中。烤烟面积5万亩,产量14万担,收入1亿元,烟农人均增收780元,农民人均增第1页共4页收400元;茶园面积达到8万亩,年产茶叶200吨,收入500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200元;中药材规范种植面积4万亩,野生抚育面积稳定在15万亩,实现收入1亿元,农民人均增收400元;设施蔬菜面积3000亩,收入300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120元;魔芋面积3万亩,收入6200万元,人均增收250元。四、区域布局(一)烤烟培育以“青铜关镇、龙胜乡、永乐镇、回龙镇为主中部烤烟生产带”、“以柴坪镇、庙沟乡、余师乡、达仁镇、黄家湾乡、结子乡、云盖寺镇、杨泗乡、月河乡为主西部烤烟生产带”、“以高峰镇、张家乡、米粮镇、铁厂镇、大坪镇、灵龙乡、西沟乡为主东部烤烟生产带”等三大烤烟产业带,大力推进“强村示范、百村推进”工程,20XX年,全县种烟村达到88个,面积2.5万亩,烟叶产量6万担,收入400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160元;20XX年,种烟村103个,面积5万亩,产量达到14万担,收入1亿元,农民人均增收400元。(二)茶叶以达仁镇为主产区,辐射带动余师乡、柴坪镇、东川镇、青铜关镇、永乐镇等五个乡镇的适生区域种植,发展林茶间作及基本农田标准化种植。全县20XX年茶叶面积3.5万亩,收入150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60元;20XX年面积达到8万亩,产业收入500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200元。(三)中药材按照因地制宜、注重规模、突出特色的原则,积极实施木本上山、草本入川和野生资源抚育工程,山地以藤木本药材为主,平地、基本农田以草本药材为主,建设以乾佑河东的回龙镇、铁厂镇、高峰镇、西口镇、茅坪镇、米粮镇等6个乡镇为重点的药材人工种植区和西片余师乡、杨泗乡、木王镇、达仁镇、庙沟乡、东川镇6个乡镇为重点的野生药源抚育区。四年内建设规范、稳定的药源示范基地4万亩,建立野生天然药材资源抚育基地15万亩,建立优良品种繁育基地1000亩。努力把金银花、五味子、木瓜、丹皮、三叶木通、柴胡、黄芩、猪第2页共4页苓、天麻、红豆杉等10个重点品种打造成镇安的中药材知名品牌。20XX年实现收入600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240元。20XX年收入达到1亿元,农民人均增收400元。(四)设施蔬菜以县城蔬菜供应为重点,建设永乐镇青槐社区、回龙镇水源村、高峰镇青山村、银坪村、米粮镇红卫村、云盖寺镇云镇村、岩湾村、东洞村、结子乡典史村、栗园村等10个设施大棚菜生产基地。20XX年面积达到2100亩,收入2100万元,人均增收84元;20XX年设施蔬菜面积3000亩,收入300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12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