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坚持“两个结合”,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强调,“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个结合”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理论特质,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新发展的科学规律,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本遵循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指引。一、“两个结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大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是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同时,马克思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不断发展的学说。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带领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根本在于坚持从中国具体实际出发,注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科学指导。实践昭示并将继续证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明确提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射中国之“的”,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大大深化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规律性认识和原创性理论贡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深刻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要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的问题,而不是要背诵和重复其具体结论和词句,更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一成不变的教条”。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一系列符合客观规律、能够切实指导中国实践的创新成果。比如提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和共同体理论;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提出强国必须强军,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理论;提出全面从严治党,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等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党和国家的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是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破解时代之问的典范,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展现了强大的真理力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受到中国人民热烈欢迎,并最终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决不是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