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涵洞工程本合同段采用钢筋混凝土箱涵①基础处理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开挖,开挖前注意做好防排水设施,开挖按变形缝设置跳槽开挖,必要时做好临时支护工作。②底板及侧墙钢筋绑扎在垫层上测量放线并画出钢筋布置大样及立模边线,然后绑扎底板及侧墙钢筋,绑扎侧墙钢筋时在外侧用钢管搭设临时支架以防钢筋笼变形。钢筋主筋保护层为3cm(墙身钢筋靠内模侧绑双峰式垫块),底板下层筋保护层为4cm,钢筋锚固长度为35d,搭接长度为42d,钢筋搭接接头百分率不大于25%。③内支撑及内模施工内支撑采用φ50钢管搭设,纵横向布距不大于1m,竖向布距不大于1.2m,顶部用可调托撑顶纵梁,纵梁上布置横梁,横梁上为顶模.内支撑的横向钢管应与内侧模在横竖带节点处用钢管卡子连接(内外模的横竖带均采用双根钢管),起到横向内支撑作用。内模采用1。5㎡的大平面模板制作,表面要求光洁无错台,模板接缝加贴密封胶条。④绑扎顶板钢筋、立外模顶板钢筋底垫双峰式垫块,严格按规范及设计要求绑扎,支撑箍筋应适当予以点焊,保证上层钢筋网片不变形。外模采用普通钢模板组拼,外模的固定采用φ16拉杆内外对拉,并以圆木或钢管辅助支顶。⑤混凝土浇注混凝土现场搅拌。灌注入仓采用吊车配合下料漏斗进行,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棒。⑥变形缝处理箱涵涵身每隔4~6m设变形缝一圈(包括基础),凡地基土质发生变化以及地基填挖交界处,均设置变形缝,缝宽2~3cm。变形缝橡胶止水带采用QZ5—400型橡胶止水带。⑦箱涵两侧台背、涵顶填土涵洞完成后,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时,方可进行回填土,回填土要符合质量要求,涵洞处路堤缺口填土从涵身两侧不小于2倍孔径范围内,同时水平分层、对称地填筑、夯(压)实.用机械填土时,除按照上述规定办理外,涵洞顶上填土厚度必须大于1m时,才允许机械通过,且在使用震动压路机碾压时,禁止开动震动源.钢筋混凝土盖板箱涵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钢筋混凝土盖板箱涵,孔径6m,交角90度,涵长37。98m,使用性质为机耕通道。位于地处丘陵地带,是村民出入的主要路道.基础采用25号钢筋混凝土整体式基础,台墙为15号混凝土台帽及10号浆砌片石台身,上部为30号钢筋混凝土盖板。主要工程量(详见表1—1工程数量表)为:Ⅰ级钢筋7885.4kg,Ⅱ级钢筋25479。5kg,盖板30号混凝土200。3m3,基础25号混凝土496.8m3,台帽及进出口15号混凝土192。9m3,台身10号浆砌片石298.3m3,7.5号浆砌片石49。5m3,防水层处理310.0m2,以洞口向外各铺砌30m顺接原路,改路长度为100m。二、工程进度计划计划开工日期:年月日;计划完工日期:年月日。共计61天。工程进度计划详见图2-1涵洞进度计划甘特图。三、施工方案根据涵洞的设计和实际地形地貌,施工前做好改路和施工测量工作,以线路中心线为界将涵洞分左半幅和右半幅两部分分别进行施工。采用挖掘机开挖涵洞基础,预留20cm人工清基,保持基坑原状土不受扰动;当基坑有水时,及时用水泵抽水,保持基槽干燥。涵洞基础和盖板的钢筋制作采用集中加工,现场安装;涵洞墙身浆砌部分砂浆严格按照设计配合比现拌现用,随时抽样;涵洞基础、台帽和盖板混凝土采用拌和站集中拌和,混凝土输送车运输至现场进行浇筑。四、施工工艺钢筋混凝土盖板箱涵施工工艺流程见图4—1。五、原材料1、石料(1)、石料应强韧、密实、坚固与耐久,质地适当细致,色泽均匀,无风化剥落和裂纹及结构缺陷。石料强度不小于40号,满足设计要求.(2)、石料不得含有防碍砂浆的正常粘结或有损于外露面外观的污泥、油质或其他有害物质。(3)片石的厚度不应小于150㎜(卵形和薄片者不得使用)。镶面石料应选择尺寸稍大并具有较平整表面,且应稍加粗凿。在角隅处使用较大石料,大致粗凿方正。(4)块石应大致方正,上下面大致平行.石料厚度200~300㎜,石料宽度及长度应分别为石料厚度的1~1。5倍和1.5~3倍。石料的尖锐边角应凿去.所有垂直于外露面的镶面石的表面,其凹陷深度不得大于20㎜。角隅石或墩尖端的镶面石,根据需要应修凿至所需形状.2、砂浆砂浆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监理工程师要求。砂浆强度等级系指70。7㎜×70.7㎜×70。7㎜标准立方体试件,在温度20℃±3℃、相对湿度不小于90%中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