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XX县区人口管理调研报告渝北XX县区人口管理是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科学而有效的人口管理,对维护治安稳定,构建和谐渝北,推动渝北持续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渝北XX县区人口结构及管理状况﹙一﹚渝北XX县区人口结构1、XX县区总人口。1982年时,渝北XX县区不足1平方公里,当时两路和龙溪的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共计1.54万人。到2007年底,两路和龙溪的城市面积扩展到近48.60平方公里,户籍人口已达到29.57万人,加上流动人口20万余人,渝北XX县区总人口已近50万人。2、XX县区人口结构。在XX县区户籍人口中,男性14.49万人,女性15.07万人;非农业人口26.50万人,XX县区农业人口3.07万人;大学以上学历5.00万人,高中(中专)6.99万人,初中7.94万人,小学及以下6.58万人;就业约17.6万人,各类专业技术人才5.2万人;有征地农转非6.83万人,购房农转非2.65万人,三峡移民2.03万人,主XX县区旧城拆迁移民4.38万人。在流动人口中,有xx区籍农民工5.22万人,外地籍农民工4.80万人。另外,还有外地籍学生2-3万人,他们不纳入流动人口范畴。3、渝北XX县区人口特点。一是征地农转非人口集中。由于征地补偿政策对失地农民不利,转非人员补偿低、就业难、社保较差,不稳定的因素多。二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多。渝北城市化、工业化推进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各地农民工纷纷涌入渝北XX县区打工、经商办企业。由于农民工属非城市户口,在子女入学、社保、住房等方面受到不公正对待,增加了管理难度。三是购房居住人口多。由于渝北房地产迅猛发展,居住环境较好,前几年房价偏低,市级机关干部和大批白领入驻渝北XX县区,旧城改造区居民和三峡移民也纷纷到两路和龙溪购房居住,购房居住者两极分化十分明显,这为XX县区管理增加了不确定因素。﹙二﹚渝北XX县区人口管理第1页共7页1、XX县区人口管理体制。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由区公安分局管理。XX县区人口发展规划,即人口规模、人口密度、自然结构和计划生育由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管理。XX县区人口就业由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区人事局、区农业局、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共同管理。2、XX县区人口管理内容。一是XX县区人口户证管理。区公安分局户政科和各XX县区派出所,对辖区内的常住人口进行户口登记,建立人口卡片,实施居民身份证管理,搞好人口统计工作。二是XX县区人口的普查与预测。在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公安,民政为主组织专门队伍,各街道,社区居委会配合实施,渝北开展了5次人口普查工作。三是XX县区的计划生育管理。此项工作是一项经常性工作,在区委,区府统一领导下,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和街道、社区共同配合实施。四是XX县区流动人口管理。对非渝北城市常住户口而暂住或暂时逗留于XX县区的人口,由区公安分局对其管理。五是XX县区人口的就业管理。主要涉及征地农转非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和进城务工人员就业和再就业管理。3、XX县区人口管理制度。目前,渝北XX县区人口管理的核心制度,是1958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其他若干人口管理制度都是这一制度派生的或配套的。这一城乡分割的户口制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重庆建设城乡统筹的直辖市的推进,已经有所改革和调整。二、渝北XX县区人口管理的重难点﹙一﹚XX县区流动人口管理对于流动人口,尤其是农民工,他们的进入,对渝北新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也要看到,他们的大量涌入也带来一些新问题。1、城市设施压力加大。20万余流动人口聚集到48.6平方公里的XX县区,平均4100多人∕平方公里。他们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给生活服务、交通运输、教育卫生等城市基础设施带来了很大压力。2、社会治安隐患严重。流动人口来自各地,成分复杂,尤第2页共7页其是流窜犯罪分子夹杂其中,是社会治安的重大隐患。3、登记办证的难度增加。流动人口受居住和从业条件的限制,且经常变化,人头难以掌握准确,因登记困难带来办证困难,造成管理上出现失控现象。4、监管约束的力量薄弱。由于警力的严重不足,民警任务繁重,管理人口户数和人数严重超标。例如:双凤派出所,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