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老敬老养老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摘要。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敬老的落脚点在于养老。我国正在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群体比例不断提高,呈现出来老龄化、高龄化、伤残化、空巢化等特征。如何妥善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不仅是推动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我国目前亟需解决的社会问题。本文试从观念、制度、技术、个人层面对目前的养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对于目前养老问题的解决办法。关键词:尊老敬老;养老;和谐社会根据20XX年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约为17764万,占我国总人口的13.26%[1]。按照我国的人口基数,再加上每年递增几百万老年人口,这预示着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并且将长期处于老龄化社会。随之而来的老年人问题成为了我国需要重视的问题。由于我国是在经济转型阶段提前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因此在尊老敬老和养老问题上显露出了一些漏洞和不完善的地方。一、尊老敬老的重要性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我国正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社会人群比例不断增大,呈现出老龄化、高龄化、伤残化、空巢化等特征。我国目前正在建设和谐社会,这就要求国家必须能够妥善解决各个社会群体的矛盾。老年人是社会人群中的一个重要群体,也是矛盾比较突出的一个群体。因此,弘扬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妥善处理和解决老年人的问题,是推进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一环。尊老敬老包含社会和家庭两个层面。从社会层面上来看,尊老敬老指的是社会人群对于老年人的尊重和敬爱,包括在行动上帮助老年人,在心理上尊重老年人等。这个层面更多的是对待老年人的态度问题,即精神上的尊老敬老。从家庭层面上来看,尊老敬老除了包括对待老人的态度问题,还包含养老的部分,即物质层面的尊老敬老。家庭是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的和睦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前提条件。养老是尊老敬老的基础,可以说,尊老敬老的落脚点在于养老。如果子女都不能很好地对待自己父母的养老问题,尊第1页共7页老敬老就会失去根基。老年人是社会中容易被忽视的群体,也是必须高度重视的群体。不解决老年人的问题,年轻人则有后顾之忧,无法全身心投入工作,这是国家应该重视的问题。但我国是在经济基础薄弱,社会化服务程度较低的情况下提前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因此我国目前的养老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二、我国养老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目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国家和社会的重心在发展生产力、提高国家综合实力上,从而造成了对部分社会群体问题的忽视,尤其是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我国目前在养老的观念、制度、技术和老年人自身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和完善的地方。1、在观念上不重视老人“一个民族的文明质量可以从这个民族照顾其老人的态度和方法中得到反应,而一个民族的未来则可以从这个民族照顾其儿童的态度和方法中预测。”[2]目前我国社会和家庭呈现出不重视老年人的态势,究其根本,有以下几点原因。首先,从社会层面来看,由于老年人不能再从事社会生产的相关工作,导致老年人易被社会忽视。大多数老年人退休以后,由于身体原因赋闲在家,因此在社会看来,他们的价值大打折扣。而整个社会更关注能够创造物质利益和社会价值的年轻人,往往忽视了老年人。其次,从家庭层面来看,对老年人的重视程度也不够。家庭小型化弱化了家庭养老的功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导致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结果往往是一对夫妻同时需要赡养四个老人。通常情况下,年轻人的大部分精力都在事业和孩子身上,很难再有多余的精力去照顾到老人,从而不自觉地忽视了老人。再次,从社会群体层面来看,同样是不从事物质生产的两个群体:孩子和老年人。社会和家庭对于孩子的重视程度要远远高于老年人。由于孩子的未来是可以被培养和预估的,社会和家庭认为对于孩子付出再多也是值得的。而老年人的价值已经得到了变现,所以社会和家庭认为老年人的剩余价值较低,不值得太多投入。因此相对于孩子来说,老年人是被忽视的群体。2、制度保障有待完善第2页共7页由于我国是在“未富先老”情况下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经济基础薄弱,社会服务化程度偏低。在此背景下,制度不完善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