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思中学副校长刘金玉报告洋思中学副校长刘金玉报告(根据录音整理)各位老师:我是洋思中学的副校长,下面我就我校的一些情况向大家作一个简略的介绍。首先,我要讲的是我们学校大致的发展概况。我们学校创办于1981年,是一所典型的乡村联办初级中学,从1984年开始进行学校管理和教学管理的改革。1989年在我们XX县区经济得到稳定、快速的增长,这也使得我们学校的经验得到了进一步的宣传。在1994年,我们学校教学经验、管理经验被写成《洋思之路》在《江苏教育报》、《中国教育报》上发表;1998年,我们学校教学经验被人民教育,并连续刊登;19999年XX县区政府、XX省教育厅专门下发了关于学习洋思中学的一个是精神文明,一个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理念,这是XX省教育系统从未有过的事情;2002年我们学校被评为“中国名校”;2003年我们学校的教育教学经验刊登在教育部主办的内刊《基础教育动态》,连续发表了四期,题目是《洋思中学成功之道》;2004年2月21日《中国教育报》刊登了我们学校的专题报道《因为实在,所以有效》;教育部内刊《基础教育动态》里面又介绍了《洋思中学关于没有违法犯罪现象的原因》。此间,还有很多报刊杂志介绍了我校相关情况,其中XX省一群记者到我们学校来,他们听说洋思中学名称很大,经历了一周的寻访探密,最后写成了长篇报道《洋思中学神话探密》;江苏教育用大篇幅刊登了我们学校的做法,题目是《洋思的魅力》;XX省教育副主任周德帆是一位新课程改革的行家里手,他为我们学校主编了一本关于洋思中学教学改革的书《一个朴素的教育奇迹》。1998年之前,我们学校只有9个教学班,而现在发展到了56个,规模为何发展得这么大。这主要在于我们学校有一个先进的、正确的理念,那就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我们学校学生本地区的有300多人,而外地区的就有2700多人,他第1页共8页们来自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我们学校每天都要迎来几百位来我校指导工作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还应各地的要求到全国各地500多家单位去上课、讲学。我们去过XX省、山东、山西、天津、广东、广西等地。我们学校之所以发展得这么快,之所以取得这一系列的成绩,关键就在于进行了确实而有效的改革,特别是学校管理的改革和课堂教学的改革。下面我先讲讲我校的管理改革。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归功于谁。大家都知道这是在于邓小平的大胆改革,在于他的一个字——“包”。包产到户,有了这个“包”,每一个人就尽力地去挖掘自己的潜力。因为包得好有奖,包不好惩罚。谁愿意听天由命受到惩罚呢。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积极向上、不甘落后的思想,有了这种思想,再加上责任到位,我们每个人都会尽心尽力地把自己的工作做好。而大部分单位刚好相反,认为干好干坏一个样,所以就不可能认认真真地开展自己的工作,有时多拿一些分数多拿一些钱,还要受到别人的白眼,实际上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在我们学校严格实行了“包”,各个部门要包,各个校长要包,各个老师要包,各个班主任要包,凡事都要包。包得好重奖,包不好重罚。所以我们学校的各项制度都是健全的,而这些制度都是根据我们学校实际情况制定的,走一条有洋思特色的教育教学承包之路。我们学校校长叫蔡林森,他是全国劳动模范,是XX省名校长,XX省特级教师,曾两次受到江泽民总书记的接见。他就是一个竭力主张“包”的人,他从包中尝到了快乐。所以他说:“我是这个学校的大管家,一切都是我的,我必须高度负责。”这跟有些校长走过场,不敢实事求是,只是走上级路线是截然相反的。我们校长,凡是要求教师做的,他都要先做到,用“身体力行”这个词来说他是不为过的。再一个,他敢闯敢拼。我们这栋楼的走廊里就有一句话“实干、创新,不屈不挠地追求”,有了“包”的思想,我们就会不屈不挠地追求,就会奋发。我们校长今年已63岁,但是精神矍铄。他有一种奋发向上的力量,早上6:00与教职工们一同起床,晚上9:00和教职第2页共8页工一同睡觉。星期天放弃休息时间,他的根就在学校里,长期地住在学校不回家,能做到这一点是很不简单的。既然要“包”,那么他就敢于斗争,凡是违背学校利益的人和事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