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区三农问题调查关于三农问题的调查报告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三农问题”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必然产物。十六大后,一系列高层会议和政策举措已勾勒出中央新领导集体施政思路的概貌。2003年2月8日,《人民日报》用第2版一整版的篇幅,刊登了温家宝的文章《为推进农村小康建设而奋斗》,可以看出“三农”问题在新领导集体整个施政战略中具有前所未有的分量。胡锦涛、温家宝以及曾庆红、黄菊、李长春都出席了会议,显示了中央领导对"三农"问题的重视程度。会议文件对“三农”问题的提法有了新的表述,称其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而此之前的提法是“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首位”、“加强农业基础地位”。2008年十七届三中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并提出了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三农”问题,已经成为中国改革的焦点问题。目前农村面貌得到了极大地改善,针对于次,我特在家乡做了小调查,以家乡为例来展示三农问题的改观以及还需要注意的问题。目的:了解国情,体察民情,加强实践,提高认知,学习实践知识,增长才干。调查时间:20XX年8月7日至20XX年8月24日调查地点:小庄及周边地区调查对象:大量农民及村委会调查方式:访谈法(一)经济收入状况经济收入以农作物、经济作物种植和外出务工为主,辅以副业如养猪、养鸡、养牛等。农作物、经济作物和外出务工收入占经济总收入的80%。农作物包括小麦种植,经济作物包括第1页共4页蔬菜、花生、油菜、黄豆等。自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该村农民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在农忙时运用大型机械操作,其余时间外出务工,其中老人和孩子在家中做些基本的手工或养猪、养鸡、养牛等获得收入。(二)受教育状况我就农村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在调查中发现。教师结构失调,教学质量严重滑坡;教育消费负担过重,儿童失学情况严重;教学设施落后,办学条件较差。村民中有81%受过初等教育、8%受到过高等教育。现在村里的3000多口人有近40个大学生。(三)生活状况据调查村民的粮食、粮油、蔬菜、烧柴都自给,只买一些食盐、肉制品等,因此大部分家庭每月生活费在280元以下。(四)当前问题耕地总量不断减少,质量下降;工业有了初步发展,但是污染严重;基础设施薄弱;农民受教育水平低;社会保障水平低;农民受传统观念影响太深,思想观念陈旧。(五)村委会采取相应措施(1)“农民”方面村委会注重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努力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充分利用。县、乡镇党委、党政府大力宣传并支持农村劳动力的输出。目前,我村劳动力的输出方向有三:第一,进住中小城市经商;第二,向工业发达的大城市流动务工;第三,向国外对口输出劳务。此外,村委会还特别重视提高农民的素质,积极响应县、乡镇政府采取得一系列文明修身活动和具体措施。如。村民委员会以村民组第2页共4页为单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定期组织村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文化娱乐活动。(2)“农业”方面我国政府采取了逐年减免农业税的措施,以提高农民的收入,村委会也积极贯彻落实,确实保护农民的根本的利益。另外,村委会还结合实际做了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对大批干旱农田和育苗耕地实行了农作物改种,如:花生、豆种、小麦和一些树苗的间作、套作等,这样既充分发挥了耕地、和农田的创收价值,也充分满足了农作物日照需要,大大增加了农作物的产量。村委会还鼓励发展畜牧业,在行政村提倡和鼓励一家一户最少喂养一头猪。村委会还积极贯彻实行农业土地制度创新,全面实现了土地的承包、转让。(3)“农村”方面村委会组织专门的工作人员管理农村用电、修路等。由于所在村在工业方面比较薄弱,政府便鼓励农民创办民营企业,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并于2007年建立两个农村工厂。村委会还施行“村村合并”方针,使村向小城镇发展,以促进村里的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别。(六)家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