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桥镇大调解七进工作汇报关于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调解”向基层延伸“七进”活动的情况汇报2011年新桥镇大调解办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综治委、区大调解协调中心、区人民调解中心、区行政调解中心的指导下,以“大调解”促进“大和谐”,推动“大发展”的工作思路,全面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责,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广泛参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协调配合的“大调解”工作体系,有力地维护了全镇社会稳定。现将我镇关于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调解”向基层延伸“七进”(进城镇小区、进农家院落、进车站码头、进规模性市场(商场)、进经济开发区(景区)、进医院、进学校)活动的情况作如下汇报:一、强基础,落实了“四个到位”(一)组织领导到位。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部门及责任单位为成员的新桥镇矛盾纠纷“大调解”向基层延伸“七进”活动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开展全镇矛盾纠纷“大调解”向基层延伸“七进”活动工作。同时,将“大调解”工作作为单位和个人抓综治维稳工作的重要内容,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同表彰。(二)网络覆盖到位。整合资源,建立健全了四级调解网络。一是建立镇矛盾纠纷大调解协调中心,由镇党委书记1兼任中心主任,配备专职副主任1名,落实了办公场地和专职工作人员3名。二是整合村(居)调解员、村(居)干部和“三老”力量,组建村(居)调解委员会,设立村(居)调解室15个。三是在镇医院、学校、企业等重点单位建立了调解室5个,设调解员18名,负责本单位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四是每社或较大农村院落中选配1名矛盾纠纷信息员,开展矛盾纠纷排查、信息反馈、稳控化解工作,确保了“大调解”网络“全覆盖、无遗漏”。(三)队伍建设到位。为了建立覆盖全镇各个领域的群防群治调解队伍,矛调中心抓住2010年底支村两委换届时机,在第1页共16页2011年一季度,通过择优选聘,严格考察,招纳了一批文化层次较高、政治业务素质好、基层工作经验足的人进入调解员队伍,其中有退休返乡的老领导、村(居)退职的老干部、当地德高望众的老同志,更有大学生村官和基层干部。目前,全镇有专职和兼职调解员计45人(其中特邀调解员8人),矛盾纠纷信息员351人,全部纳入每双月一次的定期培训和不定期以会代训,并组织部分优秀调解员参与现场观摩、法庭旁听、经验交流等活动。(四)人财物保障到位。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大调解”工作,首先抽调了3名同志专职从事司法及镇“大调解”工作,从而使人力得到了充分保障;二是由镇财政投入1.1万元为大调解办公室配备了电脑、打印机、办公桌椅等办公设备,达到了有专门调解室、有徽章、有印章、有台帐、有标识牌、有档案柜的“六有”标准。各村(居)也结合灾后重建村级组织阵地建设建立了矛盾纠纷调解室;三是“大调解”所涉工作经费实报实销,2011年,仅桩子村二社因财务群访问题镇上开支维稳经费9万余元。二、重长效,构建了“四大机制”按照“统一受理,归口管理,分级处理,限期办结”的要求,镇矛调中心指导全镇调解组织重点构建了排查、化解、回访、对接四大长效机制。(一)建立排查机制。坚持定期排查(社、院落每周一排查,村每旬一排查,镇半月一排查)与专项排查、重点排查(重大节假日、敏感时期,对重点单位、重点区域、重点人、重点事进行拉网式排查)相结合,做到了镇不漏村,村不漏社,社不漏户,户不漏人,“抓早、抓小、抓苗头”,及时捕捉,准确研判,全面把握矛盾纠纷的动态情况。(二)规范化解机制。一是直调。各村居辖区内发生的矛盾纠纷原则上由本级调委会直接化解;各行业、部门工作中涉及的矛盾纠纷原则上自行组织化解;由矛调中心统一受理且事态较严重或涉及多个单位的纠纷由大调解协调中心直接组织化解。二是转办。对统一受理但事态轻微或责任主体管辖比较明确的纠纷转交管辖部门或村居调解组织化解;三是联席会商。第2页共16页对于转办和直调无法化解的重大疑难纠纷由矛调中心邀请相关领导、组织有关部门召开联席会议,统一研究方案,一抓到底。(三)落实回访机制。对调处的细小纠纷通过电话回访落实,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