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软环境的思路和方法调研报告[五篇材料]建设一流软环境实现千峰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抓好软环境的思路和方法调研报告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推进和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西部地区硬件不硬的情况得到明显改善,同时,优化发展环境,坚持硬环境与软环境建设并重,同步推进、相互促进也成为不同地区加快发展的共识。近几年来,千峰街道办事处对营造发展环境十分重视,加强软环境建设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为进一步了解我街道的软环境现状,摸清、找准存在的问题,制定措施,加强整治,使我街道发展软环境进一步改善,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最近,笔者在街道办事处十余部门、8个社区居委会、前往街道办事人员30人、前往社区办事人员30人中对我街道软环境建设情况进行调研,通过广泛了解情况,收集相关资料形成调研报告,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软环境建设的认识软环境是相对于硬环境而言的一个概念。硬环境即硬件设施,是指由传播活动所需的物质基础、有形条件之和构筑而成的环境,如公路铁路、水电设施、油汽管网、医院广场等。而软环境即人文环境,是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相对于地理条件、资源状况、基础设施、物质条件等“硬件”而言,通常处于不可见状态、具有人为特征且极易受其影响的环境,主要包括政策环境、法规环境、管理环境、服务环境、文化环境等。软环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社会的文明进步休戚相关,可以说,软环境建设与现代文明成正比,软环境建设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家庭、单位、地区乃至国家的文明进步。1软环境建设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软环境建设质量的高低,通常看不见摸不着,但当事人能切身感受。这种感受逐渐形成的潜意识具有潜在生产力。在调研中,时常听到反映有关部门办事推诿、效率低下和行政不作为问题。若上级领导出面,打招呼,情况会好些;一第1页共7页般都是门难进、话难听、脸难看、事难办,要么请吃请喝,要么久拖不决。这种现象的存在说明我们一些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没有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到第一位,没有做到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身为最基层政府中的干部和工作人员,要多为基层的同志排忧解难,把“为民、务实”真正落到实处。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户家庭、一个地区的整体形象,往往是从细微之处塑造起来的。有时候,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反而会起到关键的作用。一个电话、一声问候、一张笑脸,只是举手之劳,却会让客商满意。吸引投资者的不仅仅是硬环境,还包括淳朴的民风、讲道德守信誉的市民。司机义务引路,店主以诚感人,的确是小事一桩,但在投资者眼里却是“以小见大”,看出的是这个地方的市民素质和道德水准。软环境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谐是指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人与自然之间相辅相成、互助友爱、协调相处的关系。和谐是美的象征、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人世间,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在的必然联系,它的外在表现是总体平衡,或优劣大体均等。比如,若一户人家门窗墙壁干净整洁,室内地板一尘不染,说明主人讲究卫生;家俱摆放错落有致,日常用品有序陈列,盆景安放美观大方,说明主人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尽管没有考察其卧室、厨房和卫生间,但可以想象,这些地方的布臵与可视范围内的情况大同小异,因为和谐理论追求的是总体平衡或优劣大体均等。反过来,如果客厅乱七八糟、垃圾遍地,其卧室、厨房、2卫生间等必定异曲同工,否则,不协调、不和谐,以物见人,房主人大多属于邋遢没有规矩的那一种。千峰作为“首都街办”,与此相适应的环境,应当是街道整洁、行人文明、车辆有序等,但现实的千峰,部分街道人为污染严重,有的市民随意穿越大街小巷,车辆乱停乱放时有发生……这些现象与具有现代文明特征的千峰形象相比较,不协调、不和谐;与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相比,不协调、不和谐;与千峰人民的良好愿望相比,不协调、不和谐。二、街道软环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调研中发现,近几年来,我街道在不断加强硬环境建设第2页共7页的同时,坚持不懈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切实纠正部门不正之风,狠抓典型问题的查处,改革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