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支农工作参考总结(通用)为了响应国家“支持三农,效劳三农”的号召,我们自发成立了一个组织---大学生青年结合支农团队。我们为寒假下乡活动做了非常长时间的预备工作,从活动的发起到人员组织的安排,从组织纪律的制定到活动工程的筹划,每一项都通过了认确实预备。通过大家的积极参与我们一共招募了来自17所大学的20来个队员参加此次寒假下乡活动。下面是仅以我个人参加此次活动后的总结活动的总体介绍一、前期预备工作我们在活动开展之前我们已经有几十个大学生自愿参加我们的队伍,同时我们每周在网上举行一次全体网络会议,详细讨论我们的工作安排和进程,同时我们还成立了外联小组,负责为活动开展争取更多的活动赞助经费,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共获得4000元左右的赞助经费,为我们的活动开展做好了经济根底。通过大家的讨论我们把此次下乡活动的方向分为两块,一是支农,一是支教。2月12日我和冯军两人一起去了袁州区文教局,在那儿我们获得了文教局群文股领导的大力支持,群文股的领导容许我们积极配合我们的活动开展,容许我们将派人下乡放电影,同时在每年下拨给乡镇级的10000元款项中拿出XX元来支持我们的活动。2月12号下午我和冯军两人坐车来到了我们的活动开展的目的地---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楠木乡槐溪村。一路上翻山越岭,山路崎岖,地点偏僻。楠木乡槐溪村位于袁州区和万载县的交界处,村庄位于袁州区著名的丰顶山脚下,丰顶山海拔995米,三脚下构成了一块较为平坦的盆地,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楠木乡的人口相对来说较为分散,最大的自然村也只有300来人,但是这里民风非常淳朴。13号上午我们就开场工作,主要是为我们开展活动做活动前的发动宣传预备工作,上午我和冯军坐车来到了楠木乡政府,与楠木乡党委书记签署了楠木乡从市里下拨的10000员文化经费中赞助我们XX开展活动。由于楠木乡交通不便,我和冯军步行20余里路回到了槐溪村,回到村里我们没能有便刻休息就开场我们的宣传工作,首先我们写了十多张的海报,在各个自然村小组的村口或是人员来往频繁的路段张贴。14号上午,我们和楠木乡第二中学的校长商谈了我们合作的事宜,同时我们向初一的班主任那儿获得了学生家庭和联络方式。为我们支教活动的宣传开展打下了良好的根底。14号又有部分成员来到了槐溪村,我们的宣传力度和人手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多,我们把人员分为六组,两组负责打,实行宣传,另外四组就负责走家蹿户的一对一的口头宣传,由于当地各个自然村较为分散,我们的各个小组一下午都步行了数十里的路程,根本上顺利完成了前期的宣传工作。二、活动简介1、支教支教是我们此次活动中的一个重点工程,也是非常多会员最为关怀和关注的一个活动之一。此次支教活动是从十五号开场的,当天上午我们设为学生报道和开学典礼的时间。上午陆陆续续有100来个学生来报道。由于当地学校只借给我们两个教室,因而我只能把这100来个可爱的学生分为两个班,一个叫阳光班,这是小学生所在的班级(3—6年级)本来还有许多一二年级的学生前来报名,但是由于教室太少,没有那么多的座椅板凳,我们决定不收一二年级的学生。对此我也深表遗憾。另外一个班叫创梦班,这是初一学生所在的班级。为什么我把这两个班取如此的名字,这是由于我们本人创立的支教学校叫做阳光创梦学校。由于我是此次支教活动的总负责人,因而在此次支教活动中被他们称之为林校长,关于这个名字我既感到欣慰又感到责任和使命严重。有一种天将降大任于我的那种感受。支教活动如火如荼的开展着,从中我们感触颇多,在这次寒假支教过程中,我们一天上五节课,上午两节(9:00—11:00),中午兴趣课(13:30—2:20),下午两节(2:30—4:30),我们当天的课程必须提早一天安排好,而且必须提早备好课,做好充分的预备,同时对我们的支教教师有着严格的要求,只要是支教教师,在恪守大学生青年结合支农队的规章制度以外,还必须恪守支教组本人的纪律:⑴支教教师必须从始至终的完成全部的支教内容和时间,不同意今天参加明天而又不参加。⑵支教内容必须在我们支教的主旨和目的前提指导下不断地改良、创新,不能墨守成规。⑶支教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