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银行应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牛锡明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是金融服务的本质所在。在2021年年初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强调指出,要显著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在我国面临稳定经济增加、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等一系列战略任务的背景下,大型商业银行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更是义不容辞。服务实体经济是银行业稳健发展的基础经济决定金融,金融为经济服务,这是市场经济的大体定律。经济与金融二者,是唇齿相依的关系。金融发展史告知咱们,实体经济本身对金融功能的需要,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产生、存续和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与核心依据。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银行业的发展必需以实体经济为基础,始终应辅助、服从和服务于实体经济。实体经济的发展基础稳固,银行业方可持久稳健发展。若是实体经济不能健康发展,银行的稳健经营就难以为继,银行利润也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从历史的视角来看,“经济决定金融”主要体此刻,金融是内生于经济发展的一种产业,是在商品经济发展进程中产生,并随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在自然经济或简单商品经济阶段,实体经济部门的金融需求主如果货币媒介,这就决定了此时的金融发展处于低水平。当经济发展进入大机械生产时期以后,面对工业化进程中的大量资金需求,货币和信用彼此融合渗透,兼具支付功能与融资功能的商业银行慢慢形成。随实在体经济进一步优化升级,经济活动的复杂程度大幅提高,对金融的需求也扩大到风险管理、信息处置、产权分割等多方面,银行也从简单的“融资中介”慢慢转变成集提供支付、融资、信息、监控、财富管理、风险管理等多种金融服务于一身的“服务中介”。总之,大力支持和高效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既是实体经济健康发展、优化升级的需要,也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生存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功能转型的意义所在。纵观世界经济金融史,咱们几乎找不到这样的案例,即当实体经济萧条、衰退时,银行还能够独善其身。若是银行离开实体经济而自我循环和自我发展,这种“悬空式”发展可能会带来一时兴旺,但“泡沫”终将破裂,不仅会对实体经济造成毁灭性的冲击,也将摧毁银行业发展的基础。2021年肇始于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就是金融离开实体经济盲目发展招致恶果的典型案例之一。金融危机暴发前,相关国家金融业的发展显著离开了实体经济,业务结构出现“边缘化”,交易和投资取代传统存贷款业务成为发展的原动力;金融业的创新活动也离开了实体经济的需求,结构复杂的各类交易类产品取代了以提供服务为目的业务创新,创新过度造成的信息不透明进一步掩盖了实体经济和金融业的风险,泡沫积累到必然程度最终被引爆,不仅欧美金融业首先蒙受重创,危机更是通过量种渠道不断蔓延,侵蚀全世界实体经济。反观我国,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和银行业的直接冲击则相对有限,最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大体维持了平稳发展的良好态势。而通过这次危机的洗礼,中国银行业资产质量整体稳定,经营管理情况较好,在国际银行业的地位不降反升。究其原因,一个超级重要的因素是,与欧美银行业的情况不同,我国银行业仍以传统存贷款业务为主,过度创新的情况较少,杠杆率相对较低,风险相对较小,与经济运行的关系也较为紧密,从而能够较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并从实体经济的平稳发展中充分受益,实现经济金融的良性互动、和谐共赢。总之,致力于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不仅是我国银行业免遭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主要原因,也是我国银行业在危机中维持稳健增加的重要基础。我国实体经济发展更需要银行业的倾力支持虽然受国际金融危机的直接冲击较小,但在全世界经济日趋一体化的时期,在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不肯定性和复杂性进一步增加、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不断出现的情况下,银行业加大力度支持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要求仍然十分迫切。第一,我国外贸依存度高达50%,其中出口依存度为26%,而美国和欧洲市场占我国总出口的40%,美国、日本、欧盟三大经济体增加放缓或陷入衰退,我国的出口需求将随之放缓,出口企业利润增加和出口相关的投资同时受到影响,出口有进一步恶化的可能。切实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