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工作参考总结-防范台风工作情况参考总结防范台风工作情况总结广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南临北部湾,大陆海岸线长1083公里,北高南低的地势有利于南面海上水汽深化内陆,易受台风等热带环流直截了当阻碍,极易产生高强度大范围的台风暴雨,如遇天文大潮,沿海地区的洪涝、风暴潮灾害更为严峻,是我国热带气旋活动频繁、台风暴潮灾害严峻的省区之一。广西沿海地区包括北海、钦州、防城港三市12个县(市、区),台风直截了当威胁地区面积2021292平方公里,人口534.83万人,2003年国内消费总值258.46亿元。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的高速开展,台风灾害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也是当前造成人员大量伤亡的主要灾种,已成为制约广西沿海地区乃至全自治区经济开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要素之一。防台风工作不断都是广西防汛抗旱工作的重中之重,国家防总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特别注重防台风工作,不断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平安放在第一位,有序、高效、科学地开展台风灾害防范工作,获得了明显成效,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台风灾害损失。在与台风灾害斗争的过程中,我们有过惨痛教训,也积累了不少经历。现将我区防台风工作有关情况简要汇报如下:一、我区台风灾害的根本特点我区的台风灾害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发生次数多、强度大,发生时间集中、连续性明显。据统计,建国以来阻碍广西的热带气旋共有203场,平均每年约4场,其中造成较大损失的有63场,台风实测最大风速达每秒53米(2003年第12号台风涠州岛实测风速),台风多发生在7~9月,约占75%左右,最早是5月中旬(5402),最迟是11月下旬(8120),年内阻碍广西的台风最多达8次之多(1981年)。二是阻碍范围广。风暴潮灾害阻碍的范围包括整个沿海地区,而台风暴雨构成的洪涝灾害则普及全自治区。三是突发性强。广西沿海的严峻台风灾害一般都是在1~2天内,甚至在几个小时内发生。特别是一些在南海生成的范围小、挪动速度快、飘移不定的台风,往往令人措手不及、防不胜防,造成较大损失。如1985年8月26日在北部湾北部构成的台风(当时未编号)因开展迅速和特别快在广东遂溪登陆,给雷州半岛和广西南部沿海造成较大灾害,直截了当经济损失达4.1亿元。四是灾害损失大,造成人员伤亡多。建国以来阻碍广西并造成较大损失的63场台风灾害共造成直截了当经济损失达292.9亿元。台风灾害是造成人员大量伤亡的主要灾种,如1906年的一次风暴潮灾害,造成1000余人死亡;1934年的一次风暴潮灾害,造成钦州市青草坪村全村覆灭;1996年15号台风造成40多人失踪,58人死亡。二、近年来我区防台风工作的主要做法按照我区台风灾害发生的特点,近年来,我区不断坚持“防、避、抢”并重的指导思想,不断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平安放在首位,采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实在加强防台风工作。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加强防汛指挥机构建立,落实防台风工作责任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和国家防总印发的《各级地点人民政府行政首长防汛职责》的要求,近年来我区建立健全了各级各部门防汛指挥机构,实在落实了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种责任制。沿海地区建立了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与县、乡镇防台风工作联络制度,指挥部成员定期催促检查联络点的防台风工作。对防台风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在行政首长负总责的前提下,落实分级负责制、部门负责制、技术责任制、岗位责任制等,构成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四大责任制度为支撑的责任制体系,通过实行领导分片包干、分解任务、明确责任等方式,充分发挥各部门和基层组织在防台抗台工作中的作用,为防台风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责任约束。为强化责任制的落实,我区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均按分级负责的原则把防汛行政责任人和技术负责人名单在媒体上公布,明确防汛责任,接受社会监视。同时,还实行了直截了当对防汛责任人的督查制度,由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直截了当向辖区各防汛责任人发出通知,指出存在的征询题,要求责任人进一步采取措施,确保平安度汛,并要责任人接通知后签字并回执。由于责任制落实到位,在近年来的防台风工作中,没有出现过责任事故。(二)加快标准海堤建立,提高防台风暴潮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