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改造工作情况的汇报0916[合集5篇]关于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工作情况的汇报2010年6月2日农民“建房难”一直是农村的突出民生问题。多年来,这一问题在慈溪也始终存在与困扰着。我市人多地少,一方面,随着经济发展及收入的增加,农民群众建房改善人居条件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和强烈,但同时却受到农村用地指标、农保限制、规划控制等严格制约,矛盾十分明显;另一方面,农村建房方式仍延续着分散布点、“有天有地”、自行建设的传统建房方式,既造成农村宅基地粗放式利用,土地资源浪费,公共资源配置成本大,村庄布局零乱无序,也使农民住房自身利用效益和资产增值效益无法提高。实际上,传统农村建房方式已难以为继,必须寻找一条新型的农村建房新路子。从2003年开始,我们就高度重视和研究解决村庄集聚、农村建房问题,并着手开展了一系列循序渐进的改革和探索,到目前为止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03年开始,针对我市农村环境面貌差、村庄布局分散、建设无序、公共设施配套效益低的情况,我们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部署,积极实施新环境百村改造工程,通过拆迁式改造、梳理式改造、移民式改造和拆违整合式改造四种方式推进旧村改造。全市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2亿元,共改造试点村四批次73个,建成XX市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53个,其中省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25个,建成XX市环境整治合格村200个。第二阶段,从2007年开始,针对农村建房难、住房难问题突出,农村建房方式效益低下的实际情况,我们又率先提出了实施“控制单家独院、推广多户联排、鼓励多层公寓”的效1益型农民建房方式、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的思路。按照“一中心—四片区—农民集中居住区”三级体系修编市域总体规划,对全市城镇规划区外的123个村,规划布局了27个农民集中居住区和10个相对独立自然村的规划。第三阶段,去年6月省委省政府和XX市委市政府作出加快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和“农房两改”决策部署后,我们在原来实行效益型农村建房第1页共6页方式、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建设的基础上,更高起点系统谋划,把“农房两改”作为推进城乡全面融合发展、加快新型城市化战略的重要载体来实施,做到思想更加统一,规划更加细化,政策更加有力,服务更加周到,管理更加规范,农村住房集中改建稳步有序推进,与原来农村建房方式相比,累计节约农村建设用地超千亩。近几年来,我们主要在以下六方面作了不懈努力:(一)强化组织领导。去年省、宁波现场会后,我们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市里成立了“农房两改”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党政主要负责人总牵头,专职副书记具体协调,城建副市长、农业副市长分线负责XX县区城中村改造和农村农房改建;各镇(街道)和重点改造村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和项目班子,形成了市镇(街道)村三级联动工作格局。进一步明确目标要求,今年年初开始,全市在再排摸、再梳理的基础上,就农房改建计划作了新一轮的补充申报,中心镇和XX县区镇街道调整后的改建拆迁目标数均实现翻番,其他各镇也都增长50%以上。按照“农房两改”规划布点,共排定项目190余个,预计拆迁户数21600户、拆迁建筑面积320万平方米,总投入超百亿。为进一步激发竞争、调动镇村积极性,我们实施农房改建必保数和努力数分套考核的目标体系,明确今明两年“农房两改”任务项目数50个,涉及拆迁户5284户。今年必保完成拆迁4000户、60万平方米,安置27000户、105万平方米目标,力争完成拆迁4300户、64万平方米,安置7500户、112万平方米,并把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到了各镇(街道)。(二)强化规划引领。农村住房集中改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为避免重复建设带来的资源浪费,我们把规划修编作为关键环节来抓。去年,我们根据实施新型城市化的总体要求,在全市原27个农民集中居住区布点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全市“农房两改”规划布点,并因地制宜确立了四种改建方式,一是整体改建型:主要包括城中村、园中村、近郊村。这种类型的农村,要运用市场机制实施拆旧建新,引导其按照城镇社区建设的要求,推行多层公寓式安置,实施社区化管理。二是第2页共6页新建集聚型:有部分新增建房用地的,按照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