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接受委托时对期初余额的审计准则讲解课件•审计准则概述•期初余额审计的必要性•期初余额审计的程序和方法•期初余额审计的案例分析•期初余额审计的注意事项和风险01审计准则概述审计准则的定义和作用审计准则的定义审计准则是一套标准和原则,用于指导和规范审计师执行审计工作,确保审计质量,保护公众利益。审计准则的作用审计准则是审计师执行审计工作的依据和指南,有助于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增强公众对审计报告的信心。审计准则的制定机构和标准制定机构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下属的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IAASB)负责制定国际审计准则,各国的审计准则制定机构负责制定本国的审计准则。标准国际审计准则(ISA)和各国审计准则中规定的标准和原则,是审计师执行审计工作必须遵循的依据。审计准则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基本原则独立性、客观性、公正性和诚信原则是审计准则的基本原则,要求审计师在执行审计工作时保持独立、客观、公正,并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审计准则对审计师执行审计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包括计划审计工作、风险评估、内部控制等方面的要求。02期初余额审计的必要性期初余额的概念和特点期初余额是指被审计单位在审计期间的期初时点所存在的余额,包括资产负债表日及之前的所有会计记录。期初余额具有时间上的累积效应,反映了被审计单位在审计期间开始时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期初余额可能存在错报、舞弊等问题,对整个审计期间的财务报表质量产生影响。期初余额审计的目的和意义确定期初余额是否存在错报、舞弊等问题,提高财务报表的准确性。确定期初余额是否按照适用的确定期初余额是否与上期期末余额一致,提高财务报表的连续性。财务报告编制基础进行列报,提高财务报表的合规性。期初余额审计的重要性期初余额审计是整个财务报表审计的基础,其结果对后续审计工作具有重要影响。通过期初余额审计,可以发现被期初余额审计有助于提高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质量,增强投资者、债权人对财务报表的信任度。审计单位在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避免对后续财务报表产生不良影响。03期初余额审计的程序和方法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01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组织架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和内部控制等情况,以便更好地评估审计风险和确定审计重点。02了解被审计单位采用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以及期初余额的确定方法和过程,以便对期初余额进行准确审计。对期初余额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评估期初余额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如是否存在重大错报、舞弊或非法行为等。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审计重点和审计程序,以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制定期初余额审计计划和程序根据了解的被审计单位情况和风险评估结果,制定详细的期初余额审计计划和程序。确定审计范围、时间安排、人员分工和资源需求等方面,以确保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执行审计程序并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实施审计程序,包括检查记录、盘点实物资产、询问相关人员等,以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对收集到的审计证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以便对期初余额进行准确判断和评估。形成审计意见并出具审计报告根据收集到的审计证据和评估结果,形成审计意见,指出期初余额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出具审计报告,向被审计单位和相关利益方报告审计结果和建议,以提高被审计单位的治理水平和信息披露质量。04期初余额审计的案例分析案例一:某公司应收账款期初余额审计案例审计背景某公司在首次接受委托时,需要对期初余额进行审计,其中应收账款是重点审计对象。审计过程审计师首先对该公司应收账款期初余额进行全面了解,包括客户信息、账龄、坏账准备等。然后,审计师采用抽样方法对部分客户进行函证,以验证应收账款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审计结果经过审计,审计师发现该公司应收账款期初余额存在一定的问题,如部分客户信息不完整、账龄超过一年的应收账款未计提坏账准备等。针对这些问题,审计师提出了相应的审计意见和建议。案例二:某公司存货期初余额审计案例审计背景01某公司在首次接受委托时,需要对期初余额进行审计,其中存货是重点审计对象。审计过程02审计师首先对该公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