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九文化的发展与文化建设[专题解读]传统文化是民族发展的精神根基,文化发展要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实践。本专题的常考点有文化继承与发展的意义与措施,文化交流与传播的要求与影响,文化创新的意义与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文化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近年来对文化生活的考查在高考中的比例已经加大。文化建设主要侧重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措施和内容的理解。知识重构核心整合一、民族文化的交流与传播1.是什么——文化交流与传播的过程表现①民族节日: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过程是学习各民族优秀文化,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文化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基础上,推出新文化的过程;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2.为什么——加强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原因原因①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④尊重文化多样性有利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促进文化创新意义①有利于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②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③有利于加强民族间的交流与理解,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3.怎么做——如何推动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要求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彰显文化民族个性,着眼于世界文化共性。坚定文化自信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原则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在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途径媒介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大众传媒续表任务吸收外来优秀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封闭主义和守旧主义目的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吸收借鉴优秀外来文化,发展本民族文化二、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1.是什么——传统文化的形式与特点2.为什么——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1)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根基,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传承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民族凝聚力。(2)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3)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社会才能发展进步。(4)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才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受者,才能不断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5)其他角度理解传统文化的作用角度表现文化的作用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促进社会与人的发展中华文化传统文化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文化强国有利于人们坚定文化自信,激发文化创造活力续表角度表现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重要载体和历史文化养料思想道德建设优秀传统文化是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资源3.怎么做——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继承发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影响因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科技进步、思想运动、教育文化创新立足于社会实践,做到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主体力量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交流传播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错误倾向“历史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