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突破提升练(一)细胞的物质运输及能量供应(限时:45分钟满分:100分)(对应学生用书第252页)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在一个新鲜萝卜中央挖一凹槽,在凹槽中加入浓盐水,一段时间后,萝卜变软,凹槽中水分增多。下图所示的实验中与此实验原理差异最大的是()【解析】题干中实验的原理是渗透作用,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会失水,导致萝卜变软,凹槽中的水分增多。A项中的实验是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其原理是渗透作用;B项中的实验原理是酵母菌的无氧呼吸;C项中的实验原理是渗透作用;D项中的实验是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其原理也是渗透作用,故答案选B项。【答案】B2.(2016·东北师大附中第三次摸底)下列有关下图中的新鲜土豆片与过氧化氢(H2O2)接触后产生的现象及推测中,不正确的是()A.若有大量气体产生,则可推测新鲜土豆片中含有H2O2酶B.若增加新鲜土豆片的数量,则量筒中产生气体的速率加快C.一段时间后气体量不再增加是因为土豆片的数量有限D.为保证实验的严谨性,需要控制温度等无关变量【解析】A项正确,新鲜土豆片中含有大量的H2O2酶,可催化H2O2分解产生大量O2。B项正确,若增加新鲜土豆片的数量,即增加酶的数量,则酶促反应速率加快,量筒内产生气体的速率加快。C项错误,一段时间后气体量不再增加的原因是H2O2数量有限。D项正确,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是对照原则和单因子变量原则,为保证实验的严谨性,需要控制温度等无关变量。【答案】C3.酶抑制剂分竞争性抑制剂和非竞争性抑制剂,两者作用特点如下图甲所示,图乙表示相应的反应速率。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曲线a表示没有酶抑制剂存在时的作用效果B.曲线a、b反应速率不再增加是受酶浓度的限制C.曲线c表示在竞争性抑制剂作用下酶的活性降低D.非竞争性抑制剂与该酶结合后能改变其空间结构【解析】竞争性抑制是指有些抑制剂可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中心,从而降低底物与酶的结合率,抑制酶的活性,可通过增加底物的浓度来降低或消除竞争性抑制剂对酶的抑制作用。由抑制曲线可知它并不影响酶促反应的最大速率。非竞争性抑制是指有些抑制剂——可与酶活性中心以外的必需基团结合,但不影响酶与底物的结合,形成的酶底物抑制剂复合物,不能进一步释放产物致使酶活性丧失,其主要是影响酶分子的构象来降低酶的活性,由非竞争曲线可知,它并不影响底物与酶的亲和力,而是使最大速率变小。由图可“”知,酶的竞争性抑制剂的结构与底物相似,与底物争夺酶的结合位点,当底物足够多时,酶可与底物结合,反应速率仍然可以加快;非竞争性抑制剂改变了酶的空间结构,使酶的催化能力降低,即使增加底物,其反应速率仍然较低。【答案】C4.下图是研究物质A和物质B对某种酶活性影响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物质A能提高该化学反应的活化能B.物质B能提高该种酶的催化活性C.减小底物浓度可以消除物质A对该种酶的影响D.增大底物浓度可以消除物质B对该种酶的影响【解析】加酶和物质A与只加酶相比,反应速率提高得更明显,可知物质A能提高该种酶的催化活性,从而降低该化学反应的活化能,A项错误。在较低底物浓度范围内,与只加酶相比,物质B能抑制该种酶的催化活性,B项错误。比较曲线可知,减小底物浓度并没有消除物质A对该种酶的影响,C项错误。当底物浓度增加到一定量后,图中两曲线(只加酶、加酶和物质B)重合,说明增大底物浓度可以消除物质B对该种酶的影响,D项正确。【答案】D5.(2016·河北保定调研)如图表示在适宜温度、水分和一定的光照强度下,两种植物的叶片在不同CO2浓度下的CO2净吸收速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B在CO2浓度大于100×10-6后,才开始进行光合作用B.两种植物CO2净吸收速率差异的根本原因是相关酶的不同C.在题中所给条件下,将植物A和植物B分别放在密闭的玻璃罩中,植物B正常生活时间较长D.两条曲线交叉点代表植物A和植物B积累的有机物一样多【解析】两条曲线与横坐标的交点表示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故植物B在二氧化碳浓度小于100×10-6时,已经开始进行光合作用,A项错误;两种植物二氧化碳净吸收速率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二者的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