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能大学培训基地汇报提纲枣矿集团公司关于网能大学枣矿分校及培训基地建设情况的汇报提纲尊敬的各位领导:在新春佳节刚刚过去之际,各位领导在百忙之中莅临枣矿集团检查指导工作,我们备受鼓舞。在此,我代表集团公司党政班子成员及XX县区全体干部员工,对你们多年来对枣矿集团的关心厚爱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将我们创建网能大学枣矿分校的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一、基本情况网能大学是XX省国资委在长期酝酿讨论分析国内外企业竞争形势、紧密结合我省省管企业实际,自2005年底提出的一个以提高企业员工素质为目的、以实施网络培训为手段的新型综合性学习培训载体。2006年初,省国资委王和先副书记就亲临枣矿集团,就此工作与江卫董事长、王明南总经理进行沟通,达成共识,由此形成了创建网能大学的信念和要求。当年6月份,省国资委在济钢首次召开网能大学建设工作座谈会议之后,我们随即将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决定在田陈煤矿进行试点,并确定其为山东网能大学枣矿分校第一个培训基地,迅速进入实质性筹备。11月21日,王和先副书记代表省国资委亲自为此基地正式揭牌。为扎实有效地推进枣矿分校建设,推动XX县区员工素质登高工程再提新境界、再拓新空间、再有新突破、再上新台阶,江卫董事长、王明南总经理召集了12月18日的山东网能大学枣矿分校建设现场推进会,全面推广了田陈经验,并明确要求西部矿井在当年年底前要全面完成网能大学培训基地建设,东部矿井有条件的也要加快建设步伐,其余单位根据自身情况适度推进,力争全公司在较短时间内形成一个单位一个培训基地的格局。自此之后,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省国资委会议精神,提出了“创造条件、积极导入、试点先行、全面跟进”的工作要求,确立了“行政主抓、党委保障、职教组织、多方参与、站点搭第1页共3页台、员工受益”的构建模式。经过近两年的创建运作,形成了以集团公司为分校、基层单位为基地、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职队伍相配合,以网络教育为主体、其它教育相补充的网络教育培训体系。目前,XX县区有9家单位已建成比较完备的培训基地,其中员工人数较多的西部7个矿井全部建成。共投资470多万元,拥有集中培训教室326间、基层自培教室539间、专兼职网络管理员735人,配备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设备1351台。网能大学枣矿分校的建设运行,提高了员工整体素质,激发了企业内在活力,促进了XX县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07年,集团公司完成毛煤产量2180.35万吨,企业总收入201.12亿元,上缴税费24亿元,员工人均收入3.5万元,实现利润15.42亿元。毛煤产量、企业总收入、上缴税费、人均收入分别是1999年的2.33倍、7.75倍、9.56倍、5倍,利润比1999年提高16.8亿元。各项工作都实现了新突破。二、主要做法(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网能大学创建工作的领导。进入新世纪以来,枣矿集团新一届领导班子面对竞争激烈的新形势和大集团战略的逐步实施,充分认识到提升员工素质的重要性,积极探索了行之有效的员工培训模式。早在2002年,我们便提出了创建学习型组织的要求,2004年又提出实施员工素质登高工程。2006年,省国资委提出创办网能大学号召后,感到非常切合枣矿的发展实际。我们认为:一是创建网能大学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明智之举。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由典范企业向卓越企业的新跨越,必须锻造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创建网能大学给我们实施员工素质登高工程增加了新的动力、搭建了新的平台、丰富了新的载体。二是创建网能大学是打造本质安全型企业、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之需。煤炭企业是高危行业,安全培训始终是强化安全的重中之重。多年来,XX县区各单位均建立了二、三、四级安培中心,但往往是一个模式、一个方子、一套路子施教,沿用的是“填鸭式”、“硬灌式”的培训格局,效果欠佳。而网能大学培训基地的建立,较好地解决了员工“吃不了”、第2页共3页“吃不饱”和“吃不好”的问题,一方面实现了资源共享;另一方面实现了“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实际、实用和实效的目的。因此,我们将创建网能大学培训基地,当作健全完善“先培训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