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语文教学中导学式教学的运用VIP免费

语文教学中导学式教学的运用_第1页
1/14
语文教学中导学式教学的运用_第2页
2/14
语文教学中导学式教学的运用_第3页
3/14
论语文教学中”导学”模式的运用田云锐导学式教学,在我国教育中有久远的渊源。孔子有一句话“不愤不启,不悱”①,这句话的含义是,在教师的启发下,能举一反三,具有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这句话可以看作导学式教育思想的发端。孟子,在孔子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又进了一步,他主张“君子引而不发,正如引弓不发,跃如也”②。其意思是说,教师要教育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就象教射箭,拉满了弓,但不发射,只是教其方法,让学生兴奋不已,自己去体验,从而有所得。孟子的教学思想可看作是一种“诱导式”教育思想。孟子的这种教育思想,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产生兴趣和得到心得。到了宋代,大教育家朱熹大胆主张:“书用你自己去读,道理用你自己去究索,某只是做得个引路底人,有疑难处同商量而已”③。他的话,更是直接,科学地揭示了教师的“引路”与学生自读自学之间的关系即“导学”的关系。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导学”模式进行教学,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乘着改革之风,语文教育界的对语文教学的改革也广泛开展起来。一时间,流派纷呈,群星璀璨,“导学”式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其中的代表是上海市特级教师钱梦龙和重庆市著名教师黎见明。他们是当今导学式教学的倡导者,探索者和实践者。经过他们的努力,基本创立了导学教学法的理论框架和方法体系。知识和学问是无止境的,现在,全国有无数的语文教师与日俱增在对语文“导学”式教学模式进行研究、探索,不断补充、丰富、扩展着这片领域。笔者认为,“导学式教学”简单地讲,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指导、辅导、督导下,积极主动参与并运用心智,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一个教学过程。它主要有以下特点: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导学式教学”重视学生自己对语言、对生活的感受,认为语文学科面广,头绪多,特别需要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随时分析、综合、整理、融汇,特别需要独立思考、心领神会。另一方面也给学生提供时间、空间去探索、探究、探讨,让学生通过自主发现去获得知识和掌握技能,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与热爱,让学生把学习活动看作自己的需要,使学生的角色从接受者转变为分析者、探究者。另一方面,“导学式教学”认为学生毕竟不成熟,他们虽然好奇心强,喜欢探究探索,但他们的奇思妙想有很多不成熟,他们经常会语文知识和技能的障碍,这时候教师就应该站出来,给学生合理的引导,使他们提高认识,获得技能。二、重视课内课外导学相结合。“导学式教学”认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认为中学生学习语文除了从课本、课堂学以外,各种书籍、报刊、影视、戏剧、广告、招牌乃至整个社会和人生都是他们涉猎和探求的对象,都是值得他们广泛深入学习的生动教材。一句话,“导学式教学”认为中学生学习语文应课内课外想结合,老师的“导学”也应课内相结合。三、重视引导、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细致的作风。全国著名语文教师于漪说过,语文教学应当要求学生做到“课文要仔仔细细地读,字要规规矩矩地写,练习要踏踏实实地做,作文要认认真真地完成”。另外,由于家庭教育的不足和社会上的一些不良影响,中学生在学习,在语文学习上粗心大意、浅尝辄止的现象屡见不鲜。“导学式教学”认为这些决定了教师必须重视引导、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语文教学中怎样进行“导学”式教学?“导学”模式包括的语文教学内容,听说读写兼顾,读写这主。对阅读教学而言,“导学”就是“导读”,那么,怎样进行“导读”呢?一、对教学中需要精读的名篇佳作,我在教学上“导读”的作法是这样的:“阅读活动是一个复杂的心智活动,这种心智活动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活跃的、充满创造的。因为同样的文字符号对不同的人所代表的心理意义是不完全相同的,这是由文字阅读主体的知识、经验不完全相同所致。任何阅读,阅读主体都要在自己头脑中所储存的思想材料与读物内容二者之间建立起联系,通过自己创造性的思考获得意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是这个道理”④。这段话科学地概括了阅读活动的本质,也深刻地告诉我们,阅读教学一定要“充分地让学生读”。而阅读教学呢?...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语文教学中导学式教学的运用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