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新时期配网自动化建设常见问题的处理【摘要】国民经济进入新发展阶段之后,电网工程建设成为了社会供电系统改造的焦点,建立“高效率、高质量、高安全”的配电网体系是极为关键的。对比传统配电网运行模式,推广网自动化建设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供优质用电服务的基本保障。鉴于此,本文分析了新时期配网自动化建设的必要性,提出详细的自动化改造措施。【关键词】配网自动化;信号传输;二次设备;智能操控配电网是通过配电设施从输电网或地区发电厂接受电能就地分配给各类用户。而配电网自动化是运用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及新的高性能的配电设备等技术手段,对配电网进行离线与在线的智能化监控管理。新时期配网自动化建设需从电网安全、故障保护、智能操控、物资管理等多方面开展工作。一、国内配电网工程建设面临的问题配电网作为输电的最后一个环节,实现自动化与供用电的质量和可靠性密切相关。配电网的发展是随城市建设规模及用电负荷迅速增长和供电可靠性要求而提出的,但城市规划与电力的条块分割,形成了不相适应配电网结构,使配电网规划及发展不适应城市发展的需求,新时期配电网自动化建设常见的问题包括如下几点:1、维护问题。我国配网自动化起步于90年代末,配网自动化认识不足,相关系统、设备管理和维护技术不成熟,导致网络结构基础比较薄弱,没有达到预期投资的效果。配电网建造期间维护工作不完善,对电网内部设备缺少必要的管理维护,阻碍了电网自动化建设的进程。以开关柜设备为例,因检修维护工作不到位,开关柜故障率偏高而阻碍了配网运行效率的提升。2、信号问题。一些偏远地区无法正常接收到电厂发送出的电能,影响了用户的正常使用。发电厂产出电能后无法及时运输给配电站进行分配,部分地区因外界环境的影响,导致电力信号传输受到多方面干扰,无法正常发送或接收传输信号,误导了电网控制中心的配电操作[1]。如:配电网传输信号过程常面临电磁干扰问题,导致电网连接设备的误动作。3、操控问题。受到电力技术条件的限制,现有配电网操控模式相对落后,部分电网还依赖于人工监测与控制。缺乏先进的控制系统为支撑,配网建设改造的质量水平无法提高。如:旧操控系统执行控制指令时,所连接用电设备不能准确地完成电能分配任务,约束了配网功能的正常发挥。另外,工作人员专业技能不足也限制了设备操控性能的正常发挥。4、监测问题。监测系统是配网工程建设的重点内容,其能够实时监测配电网日常运行的状态,通过数据扫描检测到异常状况后及时发出告警信号。但是,过于追求配电网施工质量及作业进度,忽略了配网监测系统的设置,使得电网作业面临着潜在的安全隐患。如:二次设备是一次设备的辅助装置,配电网建设未对二次设备添加监测模块,降低了一次、二次设备的安全可靠性。5、故障问题。供电不可靠因素增大,配电网缺乏完善的故障检测环节,设备老化和技术性能低劣,导致了供电事故频繁[2]。此外,尚未建立自动化调度系统,配电网设备运行故障的发生率偏高,随意性组建电网调度系统而约束了控制功能的正常发挥。这些潜在的故障隐患,不仅阻碍了电网供配电的畅通性,也容易引起其它安全故障,减小了整个系统工作的安全系数。二、加强变电站开关柜故障的综合维护开关柜过热易烧坏内部线路连接,导致设备对变电站失去了原有的保护控制功能。发热故障对高压开关柜设备及供电系统的运行危害甚大,处理不及时会烧坏系统连接的大小设备,以及线夹、导线等均会受损。从安全角度考虑,电力部门应加强高压开关柜发热故障的处理措施,建立全面性的防控措施以降低故障的危害。1、设备改良。主要是高压开关柜设备设计制造上的改良,如:通风系统改善、柜内设备的选用、隔板材料选用等。经对几年来现场安装及调整过程的经验总结和进行各种电流、各种通风模式、各种涡流环境的温升模拟试验,整理出最佳的通风系统及最小涡流环境组合的专项解决措施。针对柜体涡流发热过高引起的开关柜过热事故,常用的处理方法:柜体停电,在主母线所产生的涡流区更换为最小涡流环境的材料组合,降低涡流,进而降低温升;柜体停电,柜体内部加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