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局财政性资金监管调研报告为进一步加强财政性资金和社会公共资金监管,**市纪委监察局会同有关部门,重点选取与政府履行公共职能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社会关注程度高的资金监管工作进行深入调研,针对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合理对策及建议。资金监管现状评估总体上看,通过多年努力,本次调研涉及的财政性资金和社会公共资金在不同程度上都已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了相应的内部管理制度。相互制约、协同管理的多层次、全方位约束监管机制已逐步形成,资金监管的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和现代化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物质基础和体制保障。基本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管理制度。制度比较健全,基本覆盖了资金的收入取得、支出安排、资金拨付、内部核算、账户管理和操作流程等各个方面,使资金管理的各项工作都能够有章可循。基本形成了较为规范的内控制度和管理模式。建立了市、区(县)、基层单位三级资金管理人员队伍,形成了联动的监管网络。通过加强对资金管理人员的指导、培训,以及借助网上监管和不定期的实地抽查,形成了比较有效的指导和监督机制。初步建立了适应现有管理需求的管理信息平台。以信息化为抓手,将资金收支的流程和账户管理,纳入统一的信息平台,对资金账户进行实时监管,规范了资金使用的行为,实现了信息化、透明化和规范化,提升了管理水平。存在的主要问题管理制度存在薄弱环节,相关制度建设亟待完善一是部分资金管理制度的框架体系建设亟待加强。**市财政性资金及相关社会公共资金在收缴、使用、分配、拨付、管理、监督等各环节的管理制度已初步建立,但部分管理制度间的相互交叉、矛盾和冲突的情况还时有发生,尚未形成一套科学合理、层次清晰、分工明确、覆盖全面的制度框架体系。第1页共5页二是对部分资金管理的关键环节控制亟待规范。由于各类资金的管理要求和使用范围等要素的不同,**市各类资金管理制度存在较大差异,对于资金管理关键环节的控制水平也参差不齐。部分资金管理制度侧重于对业务流程环节的控制,但对于资金流转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如银行账户、收支票据、资金缴拨管理等方面的控制,还有待进一步规范和细化。管理机制较为滞后,管理水平亟待提高一是宏观上资金管理主体和平衡机制的缺乏。随着市场化机制下部门合作交流的日益频繁和紧密,单一的业务主管部门无法承担相应的协调和管理职责,缺乏固定的协调平衡机制,难以从宏观层面对资金管理进行综合平衡和统筹协调,资金管理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和滞后性。二是中观上社会公共资金的决策、管理和监督职责在业务主管部门未实现有效分离。部分业务主管部门既是政策制定部门,又是资金保值增值运作部门,同时还承担了监管职能,不利于资金的风险防范。三是微观上动态监管、实时监管有待进一步加强。传统的静态监管大多依靠人力参与资金信息的收集汇总和分析比对,受到人力和技术手段的限制,是一种只能反映某个统计时点上资金即时情况的监管方式,不能客观反映资金流动的完整运行轨迹和实时状态,其监管效力存在一定的有限性和滞后性,管理者无法及时发现资金的异常流动,延误了风险控制的最佳时机,削弱了监管力度。监督体系尚不完善,各层次监督协同机制亟待完善一是内部监督的制约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目前,**市各类资金管理运行的内部监督主要侧重于事后监督,管理职责有效分离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资金预算执行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相关资金预算编报和调整还存在一定的随意性,无法充分利用预算工具实现对资金收缴、支付方面的政策合规性约束。二是需要进一步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在现行制度框架下,公众对于社会公共资金管理存在着知晓程度不高,监督渠道和问题反馈机制缺乏的情况,无法充分发挥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第2页共5页三是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需要进一步制度化和定期化。如监督主体的职责、资金运行情况信息的传递、监督结果的报送和利用、监督的频率和周期需要进一步明确。加强资金监管的设想和建议进一步建立健全各类资金管理制度一是要抓紧梳理现有生效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对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