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源科学化调研报告税源管理是税收征管工作的核心,实现税源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税收工作的目标。XX县区国税局第三税务分局根据本辖区税源特色,充分发挥信息化优势,整合各种信息资源,细分纺织服装行业税源,一方面按照行业产销环节、生产步骤等进行全面、科学、有效的立体监控管理,税收收入有了较大幅度提高,另一方面大大减少片管员的工作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他们的做法是:一、全面分析税源分布特征为行业细分管理提供可能一是辖区行业特色具有集聚性。该分局辖区内长泾、顾山、祝塘是我市传统的纺织之乡,企业以纺织及服装业为主。据统计,全分局共有1320户企业及个体户从事纺织服装业,其中企业820户左右,占全部企业的42%。二是常规行业负担率分析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经过大量数据分析和行业调查后,发现目前掌握的常规行业负担率方法与实际工作中存在一定差距,参考利用价值不大:1、大类的行业负担率无法为精细化管理提供准确参考。虽然很多企业在征管系统中都归类为纺织或服装业,但实际上由于纺织业产业环节比较复杂,企业经营的产品、生产设备和生产方式不同,导致每个企业盈利能力、水电汽等能耗指标、税收负担率都大不相同,采用大类的行业负担率对其监控和分析不能实现精细化管理的目的。2、经营方式的差异导致各企业税负相差较大。大多数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通常存在购销和加工两种方式,二者的税收负担率差异较大。经营方式的不同,导致不同的企业即使生产加工同样的产品,也会引起企业间增值税税收负担率相差较大,缺少可比性,影响了分析选案的效果。3、企业大量不规范行为造成税收负担率不准确。由于纺织及服装行业生产的大多是民用产品,企业采取进销两头不入账手段,人为调节了其增值税税收负担率,导致不少企业税收负担率初看相当“正常”。加上企业账务核算不健全,纳税意识淡薄,销售不开票情况十分普遍,导致纺织服装行业整体税负第1页共6页不准确。三是片管力量相对不足需要在创新税源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方法上开辟新路子。分局目前共有1951户企业,2875户个体工商户,其中一般纳税人1727户。而目前分局仅有15位片管员,人均管理企业达到130户,人均管理一般纳税人达到115户,人均管理纺织服装企业达55户。在纺织服装行业中推行精细化管理是分局的首要任务。二、细化行业分类科学建立有效评估模型根据企业在整个纺织服装行业产业链中所处的位置,对其实际经营的产品,生产设备和生产方式进行行业细分,然后结合细分后各行业的特点,建立科学有效的分析评估模型,找出“异常”企业,挖出“异常”因素,实现行业精细化税源监控。第一,熟悉行业生产流程,实现行业细分。分局将纺织服装业按照制条、纺纱、织造、印染、辅料、成品等工艺流程及产品特点细分为24个子类,并对所有辖管纺织服装业企业进行设置和细分。(服装纺织业行业细分情况明细表,略)第二,根据细分后各行业特点,选择典型企业进行行业解剖,建立分析监控模型。在对企业进行行业细分的基础上根据各行业的特点,一方面由对相关行业熟悉了解的专管员具体负责,通过向内行或专业人士请教或通过互联网络等其他各种渠道了解和掌握具体行业的生产特点、设备参数、能耗指标、物耗指标、盈利方式和能力、市场行情等信息;另一方面,选择生产经营规范、产品以外销为主的三类典型企业进行行业深度解剖和分析:对制条、纺纱、织造类的12个细分行业确定了以用电量为主开展行业解剖工作;对印染类行业确定了以用汽量为主开展行业解剖工作;对成衣类的行业由于采用能耗法比较困难,分局最后根据服装成衣行业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职工工资占企业生产毛利70%以上的特点,采用企业用工工资、以及行业平均利润率等指标进行行业解剖。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相应的预警模型。一是对织造行业中的梭织行业建立监控模型。梭织行业是目前江阴采用最多、应用最广、流程工艺较有代表性的织造行第2页共6页业之一,占到江阴总制造企业的60%以上。主要织造棉布、牛仔布、土布、衬衫布等无弹性的布匹,行业内销售承接业务全部按米作为核算单位结算。同时,该行业主要是通过使用工业用电带动织布机进行工作,生产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