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说点儿道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自然贴切地生发出富于哲理性的议论,以便提高对所写的人、事、景、物的思想内涵的感悟能力和表述能力,使记叙、描写与议论有机地结合起来。2、掌握透过开宗明义、夹叙夹议、卒章显志之类方式揭示和深化主题的手法3、学会直接说理和间接说理重点难点1、如何观察、提取、阐发所写的人、事、景、物的思想内涵,如何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自然贴切地生发出思想独到、哲理深刻的议论。2、如何间接说理——寓理于事、寓理于物、借物拟人、托物言志、譬喻象征教学时数两个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课时一、学生阅读课本185-188页的单元写作训练《学会讲点儿道理》,理解其中的知识要点1、复习:表达方式有哪五种?其中,最基本的表达方式有哪三种?表达方式有记叙、说明、议论、描写和抒情五种。其中,记叙、说明、议论是最基本的三种表达方式。2、“讲道理”属于哪一种表达方式?“讲点儿道理”是什么意思?“讲道理”属于议论。“讲点道理”的意思是:精辟地、言简意赅地,要言不烦地发表议论,点到为止,不长篇大论。3、在记叙文里,“讲点儿道理”和记叙、议论之间是什么关系?在记叙文里,记叙、描写是主要的,议论是辅助的,用来揭示中心,深化主题,画龙点睛。写人记事描景状物是生发议论的基础,除了开宗明义,其他情况下,必须先写人记事描景状物,然后才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地得出感悟,阐发道理,卒章明义。不然,文章就会犯言之无物、空发议论的毛病。二、学会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感悟一点道理示例:有一个人对蝉的一生作了如下的描述,并从中得到了一点感悟:蝉一辈子要经历四个阶段,它的卵在树上孵化为幼虫,然后钻进土壤里,不断吮吸土壤里植物根系的汁液,慢慢长大为若虫,再钻出地面,脱皮蜕壳,最后才羽化为成虫。它大半辈子蛰伏在土壤里,这段时间有可能长达十几年。成虫的寿命再长也活不过两个月,然而为了引来异性,好共同完成交配产卵、传宗接代这个庄严神圣的使命,它们使尽浑身解数振翅发声,发出生命的绝唱,毫不懈怠,可谓殚精竭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们要从蝉的身上感悟出这么一点人生道理,要创造人生的辉煌,就要默默无闻地进行长期而艰苦的积累与酝酿,一旦时机成熟,就要义无反顾、殒身不恤地朝着自己的人生目标奋勇前进,去完成自己的使命,去履行自己的义务,瞬间迸发自己的光和热。练笔一——理解议论要贴切有哲理的含义1、请同学们阅读下面两篇短文:(1)我曾在野外发现一条变色龙,对它观察了很久。它趴在一段树枝上,脚趾紧紧抓着枯枝,身体一动也不动,也没变过色。它那双眼睛十分奇特,眼帘很厚,呈环形,两只眼球突出,本可各自单独上下左右180度自如转动,可它连眼睛也没动过。我以为它死了,用力向它吹了一口气,它的眼睛眨了一下,原来是活的!这时,有一只蝴蝶飞过,刹那间,变色龙伸出长长的舌头,闪电式地将蝴蝶粘住,放进嘴里美美地嚼起来。这条变色龙什么都不想动,守株待兔,太懒惰了,这将被自然淘汰。由此,我联想到人。人不能太懒惰,想着天上掉下来馅饼,可以不劳而获,这将会被人鄙夷。(2)以前,农村搞人民公社,农民一起下地,给集体种稻,收割以后,分点口粮,其余都交公粮,不能自由买卖,所以农民们想:何必种那么多稻谷呢?剩下的都是别人的。后来,土地承包给各家各户,种出来的稻谷,除了留口粮,交公粮,剩下的可以自由买卖,多劳多得。于是,大家都愿意多种几亩。现在,村里除了老人,年轻人都不愿种地,都想着打工做生意,还想把自己的农地流转了。农民们的劳动积极性变化真大啊!2、请同学们从以下两方面点评一下上述两篇短文(1)第一篇短文所说的哲理、感悟是否从人事景物中自然贴切的生发出来,是否与所写的人事景物有内在的必然的紧密的联系?不贴切的话怎么改?(2)第二篇短文所发的感悟是否太肤浅,如需要修改得更加深刻更富哲理,怎么改?学生活动:自行写作,个别展示,互相点评。修改意见:(1)这条变色龙挺沉得住气的,不动身体,不变肤色,不动眼睛,终于把蝴蝶给迷惑住了,得到了一顿美餐。我们做警察的,在埋伏蹲守追捕罪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