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道不黑不臭整治工作调研报告为了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综合整治珠江的决定,保证我市综合整治珠江任务的按时完成,尤其是实现珠江整治“一年初见成效,三年不黑不臭,八年江水变清”的目标,我们最近对佛山水道综合整治情况作了一次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佛山水道整治总体思路是可行的,整治已初见成效。佛山水道经过几年的整治,特别是《佛山水道2001~2006年综合整治实施计划》实施后,佛山水道水质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压力下没有继续恶化,2002年的综合污染指数为0.81,比1998年0.97下降了0.16,整治已初见成效。几年的整治,有几条经验是应充分肯定的:一是部门之间通力合作,上下游地区政府协调互动,负责统一协调的佛山水道综合整治委员会按整治计划要求,精心组织、步步推进,保障了综合整治这项系统工程的全面实施。二是抓准了工业污染和城镇生活污染这两大源头,从根本上解决佛山水道污染负荷超过实际环境容量的问题,xx区一大批工业废水处理设施建成并投入运行,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达到了22.5万吨/日,局部河段的水质得到初步改善。三是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佛山水道综合整治有机结合起来,使基础设施发挥更大的环境效益。近年来,在实施城南碧水工程中,采取了截污、雨污分流以及引水冲污等措施,既改善了城市内河水景观,又提高了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率,同时减轻了佛山水道的污染压力。四是创新环保投融资机制,推动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我市通过把供水和污水处理实行捆绑经营,解决了xx区污水处理厂建设的资金瓶颈,大大加快了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规模和速度,一批污水处理厂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行,充分体现了环保基础设施在市场经济下的生命力和活力。这些经验对于我市下一步佛山水道综合整治工作的进一步深化,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二、当前整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尽管多年来的不懈努力,佛山水道综合整治工作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与省委省政府在珠江综合整治工作中确立的“三年不黑不臭”的目标差距还比较第1页共8页大,任务还十分艰巨。主要问题表现在:(一)虽然近年来佛山水道沿岸各城镇在工业污染防治和城镇污水处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污染物总量仍然远远超过佛山水道的环境容量。根据《广州佛山跨市水污染综合整治方案》计算结果,到2005年佛山水道cod允许排放量应为10.94吨/日,而目前实际排放量达51.6吨/日,远远超过了佛山水道的环境承载力。因此佛山水道特别是从罗村涌口到桂江大桥以及丰收水闸至人民桥这个三角地带水体发黑发臭的情况还十分严重,水质长期劣于ⅴ类水质标准。(二)佛山水道几条污染物通量大的支流的截污和整治工作进展缓慢,拖了佛山水道整治工作的后腿。目前,进入佛山水道的支流南北大涌、罗村涌、九江基涌、郊边涌、军桥涌以及叠滘涌,基本上已经成为附近区域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纳污涌,水污染十分严重,在这些支流进入佛山水道的入河口均可看到十分明显的污染黑带。对于这些河涌的整治,我市原来已确定了两岸截污、雨污分流、完善管网、送(污水)厂处理的整治思路,但进展比较缓慢,除九江基有部分污水通过截流进入东鄱污水处理厂外,其他支流污染物现在均依然直接进入佛山水道,对佛山水道的影响十分大。(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城市发展,环保欠帐太多,加剧了佛山水道水质的恶化。目前佛山水道沿岸虽然已经有两座10万吨/日的污水处理厂和一座2.5万吨/日的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但由于污水收集管网系统先天不足,雨污分流基本上没有实施,一些天然河涌经简单覆盖后承担了集污管渠的作用。污水管网系统不完善,既影响了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率,也使在雨季因溢流造成的水污染问题十分突出。此外,镇级污水处理厂及其管网配套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流域内各镇尚未建成污水处理厂,约18万吨/日的生活污水通过支流流入佛山水道。(四)佛山水道整治资金渠道比较单一,减慢了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目前佛山水道的整治资金除污水处理厂建设通过供水——污水处理捆绑经营解决部分资金外,大多数资金均由市、区两级政府财政逐年投入,逐年建设。由于政府财力有限,每年投入的整治资金与专项整治工程所需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