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14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摘要。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142例有效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2例adr报告中,静脉给药引起adr最多,占83.80%;涉及药品52种;adr主要是由抗感染药物引起,占48.59%,其次是中药制剂,占13.38%;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占60.56%。结论临床应重视和加强adr监测,合理用药,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分析;合理用药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在我国,adr在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20%,其中1/4是抗生素所致,每年由于滥用抗生素引起的耐药菌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达百亿元以上。现将我院2010~2012年度上报的142例adr进行统计、分析,降低我院adr的发生率。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我院2010~2012年收集到的142例有效adr报告,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运用excel等统计软件,对患者的性别、年龄、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并对药品与adr因果关系判断标准进行初评。1.2方法参照《新编药物学》(17版)的药物分类法,将adr涉及的药品进行分类统计。adr呈报系统据此将adr分为新的或旧的adr,每类又分为严重的或一般的adr。一般:指轻微的反应或疾病,症状不发展,一般无须治疗或不良反应症状明显,重要器官或系统有中度损害严重:重要器官或系统有严重损害,可致残、致畸、致癌,缩短或危及生命。2结果2.1一般情况在142例adr中,男性患者89例(62.68%),女性患者53例(37.32%),男女adr发生比例为1:1.68,其中≥65岁占比为32.39%,50~65岁占比为第1页共16页15.49%,≤18岁占比为21.13%。2.2引发adr的药品种类142例adr中,引起adr的药品共52种,其中抗感染药引起的adr最高,69例(占48.59%),其次是中药制剂19例(占13.38%)。2.3引起adr的抗感染药种类52种药品引起adr142例,其中69例是由14种抗感染药引起的,在整个adr中所占比例最大,涉及的药品种类最多,而且引起adr前3位的药品分别为:盐酸左氧氟沙星(26例,占37.68%),林可霉素(36例,占8.14%),阿洛西林(6例,占4.23%)。2.4adr与不同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高,占比83.80%;其次是口服给药,占比13.38%;最少的是外用,占比0.7%。2.5累及器官或系统情况adr涉及多个器官或系统的损害,有时同一例adr中也涉及多个系统的损害。常见的依次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60.56%)、消化系统(23.24%)和循环系统损害(6.34%)。2.6adr报告年度情况2010年~2012年上报adr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报告平均时间距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呈逐年下降趋势。2.7引起新的、严重的adr药品在142例报告中,新的adr9例,涉及14种药品,以中药制剂为主(6例,占新的adr病例的66.67%)。严重的adr26例,涉及19种药品。2.8中药制剂的adr7种中药制剂引起的19例adr中,中药注射剂占57.14%(4种),口服中药制剂28.57%(2种)。发生adr的中药注射剂品种主要有复方丹参注射液(7例)、生脉注射液(4例)、注射用灯盏花素(3例)等。3讨论3.1adr年度报告总体情况2010年~2012年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量为142例,其中新的和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量35例,占同期报告总数的24.65%。同时,报告的及时性和报告质量也持续提高,上报平均时间距不良反应发生时间逐年缩短。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总数逐年增多,并不能说明药品安全问题大,而是意味着我们掌握的信息越来越全面,风险也更第2页共16页可控。3.2adr与年龄、性别的关系从年龄上看,由于老、少人群的体质特异性,该人群adr的发生率较高,adr发生65岁以上患者最多(46例,占32.39%),从性别上看,adr发生男性多于女性,但由于医院流动人数较多,所以并不能说明男性较女性adr发生率高。并且不同性别对于不同种类药物的adr发生率也不同。3.3adr与药物相关性抗感染药引起的adr最高,69例(占48.59%),这可能与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有关。此外,由于喹诺酮类不用皮试,使用方便而常被使用,所以adr发生率比头孢菌素类高。7种中药制剂引起的19例adr中,中药注射剂4种,占比为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