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备课基本理念备课是教师最起码的教学活动议程,如果把课堂教学比做一座大厦的建筑工程,那么备课就相当于大厦基地的选定。提高备课实效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基础。备课不是对原有教材的复述和教学的照搬,而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钻研教材,分析重难点、教材结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等,是教师对教材知识的再学习过程,是寻求最佳教学方法,传授知识的课堂艺术设计过程;是结合学习实际,对教材要点重新构思及巧妙安排的再创作过程。教师的每一次认真备课都是知识的积累和业务水平再提高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好坏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个人潜能的调动和发挥(特别是创新意识、改革意识),还取决于教师的敬业精神等思想素质。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的质量取决于备课的质量。备课已成为一种形式,一种任务,一种负担,成为达到某种目的而不得不应付的差事。透过种种现象可以看出,当前广大教师对备课的认识存在以下几大误区:一、备课是否等于背课备课不等于背课。第一,备课与背课的出发点和终结点不一。第二,对补充资料的运用态度不一。第三,对他人之见的撷取方式不一。【解决策略】1.弄清楚备课不是为了背课而是为了上课2.教师上课前有必要熟悉教案二、备课是否等于写教案备课,顾名思义就是教师为课堂教学作准备的过程。从直接关系看,临上课前的教学设计是备课,准备教具器械是备课,到图书馆查找资料是备课,与别人研究教材、探讨教学方法等也是备课——教师备课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广义的备课是大备课,终生备课,它以学科教学为核心,向师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辐射,既包括写在备课笔记上的有形教案,更指融入教师心田的无形教案。所谓无形教案,即所谓的“腹案”,是蕴涵在教师思想与感情深处的“教案”。备课包括写教案,写教案不是备课的全部。把备课等同于写教案,这是不科学的,也不符合新课标对教学的要求。一线的教师都知道,其实课上的好坏与教案写的详略是完全没有关系的。【解决策略】1.教师须要树立正确的备课观2.教育管理者须要改革备课评价观三、备课缺少自己独特的风格在平时的教案抽查中,我们见到的似乎都是拷贝、克隆的教案,千人一面,千篇一律,这些备课既没有标新立异的鲜明特色,更没有一丝一毫个性的张扬。只有在带有极强功利性的教师备课评比中,才能见到为数不多渗透新理念,体现新设计,包含新思路的好教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是教师的思想还不够解放,害怕标新立异的备课在检查时通不过,还是目前尚未形成教师备课创新的奖励机制,教师缺乏动力?教育是极富个性的事业,备课是教师个性智慧的结晶。由于教师在教学中每节课所处的具体情境和经历的过程都是不相同的,每一次都是唯一的,不可重复的,丰富而具体的,因此备课也应该是百花齐放,各具风格,充满创造性的。新课程弘扬人性,张扬个性,备课形式和风格的个性化、多样化是新课程标准孕育下的必然走向。传统意义上的备课,即备教材,备教学参考书,备学生,其实还应该包括备风格。任何一位教师都会有自己成熟的或不成熟的教学风格。所谓教学风格,是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富有成效的一贯的教学观点、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的独特结合和表现,是教学工作个性化的稳定状态之标志。对教学风格的认识需要强调三点:第一,教学风格属于教学艺术的范畴,它是教学艺术家所特有的,在教学活动中一贯表现出来的一种“韵味”、“格调”、“风貌”。教学风格形成的根本途径是教师对教学艺术的不断追求和自觉探索,“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教师绝对与教学风格无缘。第二,教学风格体现了教师的教学个性。第三,教学风格无高下之分,有效性是检验教学风格的实际标准。由于形成教学风格的各种主客观因素的不同,尤其是教师个性和教学个性的差异,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是千姿百态的。教学风格大致可分为:科学型(或称理智型)、艺术型(或称情感型)和混合型。不同类型的教学风格会明显地具有各自的一些特点。科学型的教学风格:严谨细致、深入浅出、沉稳柔和、逻辑推理。艺术型的教学风格:热情奔放、幽默风趣、慷慨激昂、活泼明快、富有表演性和感染性。混合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