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激趣谈蒲峪九年制学校董宝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诱发学生内在动力,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目前,在我们农村小语文教学中,有部分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导致成绩偏差,究其原因主要是感到课堂枯燥乏味,学习任务重,那么如何改变现状这一现状,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彰显活力呢?现结合自己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人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上教师的导入语是否能唤起学生注意,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情境,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态度以及整节课的学习效果。因而教师开课前激情洋溢的导入语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教学《爱之链》一课时我先由学生五年级学过的课文《爱如茉莉》导入,让学生先说说主要讲了什么,然后根据学生回答激情导入:“是啊!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爱是一个温馨的字眼,在那冬雪飘零的夜晚,爱就是一股驱走寒冷的暖流,就是一种克服万难的力量,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爱之链》”,板书课题后让学生读题质疑,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这样的导语为学生创设了感情基调,将学生带入了爱的氛围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在教学课文《安塞腰鼓》一课时我借用特级教师潘文彬老师设计的导语:“同学们,有这样一种表演,人们是这样形容的:表演起来有股能劲,挥槌有股狠劲,转身有股猛劲,全身使出一股牛劲,看了叫人带劲,听了给人鼓劲,实实在在足劲,你们能猜出来这是什么表演吗?噢,是腰鼓,现在我们就随刘成章先生一起走进黄土高原,欣赏安塞腰鼓,感受安塞腰鼓独特的魅力。”这样带有排比语势的导语吸引了学生,唤起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习课文的兴趣,学生在整节课的学习中情趣盎然。二、以读为主,诱发兴趣。读是语文教学的根,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读的实践中感悟语言,理解课文。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入选的课文,大都是文质兼美的作品,有的课文读起来铿锵有力,极富感染力;有的读起来情深意长,令人陶醉;有的读起来富有幻想,令人神往。农村学校,在现代教学设备及手段无条件使用的情况下,可通过朗读创设情境,通过优美的语言感染学生,激发兴趣,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如教学《安塞腰鼓》一文时我了解学生对腰鼓的了解,问学生在电视上看没看过腰鼓表演,大多数学生回答没有看过,有的虽看过但看不懂,对感受用语言描述不出,这给学文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对此在教学中我除运用课本图片资料外,结合课文语言简练,多处反复这一特点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老师先进行声情并茂的范读让学生初步感受安塞腰鼓的激烈、豪放,在学生扫清字词障碍后,引导学生通过赛读、轮读,集体读等形式学文,在一次又一次的铿锵朗读中使学生感受到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及震动山河的磅礴气势,雄壮有力的鼓声,同时也感受到了安塞汉子火热的舞蹈场面及粗犷、豪放的性格特点。三、开展实践活动,激发兴趣。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对知识的获得主要靠学习实践,语文教学中,语文实践活动应贯穿于教学活动之中。我在教学中除了注重学生读的实践外还结合教材特点指导学生演演、画画、说说、写写。如教学《负荆请罪》一课时,结合文体是剧本这一特点,运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演,在学生读懂读熟课文后,指导学生排练课本剧,让学生在演的实践活动中进入角色,感受蔺相如和廉颇的人物形象,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再例如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对于体现詹天佑创新精神部分的教学即詹天佑开凿隧道的方法和人字形线路的设计搞不懂,特别是火车爬坡的走法,我引导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理解及课文语言的描述,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抓住“从两头向中间、同时凿进、中部竖井、人字形、北上”等关键词画简图,并让学生用板擦、文具盒等实物在人字形线路上演示火车的走法,这样的活动学生的热情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人人动手,画图演示,通过实践活动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感受到了詹天佑的杰出。此外在平时的教学中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口语交际课开展说写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