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税费改革与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中的湖北农村——以3县12镇22村129农户落实改革政策的现状调查为中心金德万杨岫云唐实黄艳杰一、以县(市、区)为个案落实农村税费改革和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政策的基本情况(一)枣阳市落实政策的基本情况1、枣阳市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和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工作情况枣阳市位于鄂西北,是东汉光武帝刘秀故里,有古帝乡之称,自秦设县以来,已有2000多年县制历史。1988年1月撤县建市,为鄂西北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大县市。枣阳市版图面积3277平方公里,土地总面积152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45万亩,总人口11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近90万人。全市辖12个镇、3个城区街办、1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个农场管理区,共有513个村,3466个组。枣阳市近年来经济发展保持了持续增长,初步形成以优质粮棉油、水果、草食畜禽为主产品的农业特色产业和以粮食、油料、棉花加工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业体系。先后被国家列为优质棉基地、优质小麦基地、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和中国桃之乡。2004年被评为“全国十大粮食生产先进县(市)”。2005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GDP达72亿元,比上年增长9.02%,农林牧渔业产值达51.6亿元,比上年增长2.24%。粮食总产81.7万吨,比上年增长2.14%。农民人均纯收入3417元,同比增长4.05%。(1)两补资金情况。2005年枣阳市粮食实际种植面积239.88万亩,补贴资金3454.39万元;水稻种植面积73.1万亩,补贴资金1096.5万元。粮食直接补贴按每亩14.4元标准,水稻良种补贴按每亩15元标准,已全部按一折通方式发放到位。(2)筹资筹劳及涉农收费情况。全市一事一议共批准465个村,筹资额701.56万元。2005年查处学校乱收费、城建和土管部门乱收费、农机乱收费、电力乱收费案多起,调节涉农用水、耕地纠纷50余起,减轻农民不合理负担35万元,清退违规资金21万元,并查处上级交办涉农收费案件3起。(3)农村债务化解情况。枣阳市债务总额达88089万元,村平166.21万元,扣除债权51654.63万元,净债务36434.37万元,村平68.74万元。累计化解债务13991.54万元,其中2005年化解村级债务1511.33万元,占债务总额的1.7%。(4)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情况。2002年农村税费改革省级转移支付资金4039万元,其中一次性转移支付713万元,枣阳市本级财政配套230万元。此中,省级3326万元和襄樊市134万元转移支付打入财政体制,以后每年按此核定;2003年省取消一次性转移支付713万元,2004年两农场下到襄樊市增加税改转移支付63万元打入财政体制,按此数结算。(5)乡镇机关改革情况。完成规范内设机构、精简领导职数和定编定岗为重点的行政机关改革任务。全市15个镇、办内设机构由原有的75个调整为45个。行政人员按标准核定编制610名,实配592名。377名中层干部及工作人员全部竞争上岗,工勤编制取消,68名工勤人员妥善进行了分流安置。核定党政领导职数135名,全部实行交叉任职,实配133名,比改革前减少129名。另配备非领导职数82名。(6)财政所经管站合并情况。枣阳市15个乡镇财政所、经管站共有职工761人,其中财政所377人,经管站384人。清产核资财政所固定资产1812.47万元,债权1025.66万元,债务925.536万元;经管站固定净资产1217.53万元,债权749.11万元,债务1778.755万元。2003年机构改革时,核定乡镇财政所编制总数231名、经管站92名,两单位总计核编323名。按省17号文件精神,以2003年核定编制为基数,核定财政所经管站事业编制253名,其中财政所180人,经管站73人,同比例核岗配编。目前已按此核定编制同比例竞争上岗。(7)延伸派驻机构改革情况。枣阳市国土、交管、林业、司法、畜牧五类延伸派驻机构原有75个,职工总人数650人。改革中按乡镇设置国土所15个,核编60人;区域性设置交管站5个,核编40人;区域性设置林业站11个,核编25人;按乡镇设置司法所15个,核编34人;畜牧防疫监督员按每乡镇两名核定专项编制30人。改革已全部落实到位。(8)七站八所整体转制及公益性服务情况。枣阳市应转制单位包括计生办、农牧站、特产站、水管站、畜牧站、文化站、广播站、农机站、城建环保站共九类131个,在册职工总人数1878人。截止今年三月,枣阳市已完成改革任务,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