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报告近年来,xx县按照XX省“建设旅游大省”和xx市“建设文化旅游强市”的战略思路,确立了“把旅游业建成后续支柱产业”的发展目标,特别是遵发(20**)2号文件出台后,全县上下紧紧围绕“以红带绿,红绿共舞”的发展思路,致力于把旅游培育成为对外开放中的先导产业、第三产业中的龙头产业、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加大旅游规划和宣传推介,积极招商引资,着力改善旅游基础设施条件,整顿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旅游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20**年以来,全县接待游客累计达15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34亿元。其中:20**年接待游客21.6万人次,旅游收入1.18亿元;20**年接待游客45万人次,创旅游总收入2.26亿元,同比增长57%。20**年接待游客71万人次,创旅游总收入4.9亿元,同比增长116%。旅游产业的发展,对于经济结构调整、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扩大对外开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等产生了积极影响。一、xx县旅游资源状况及优势(一)红色文化资源。xx县是红军长征期间在局部地区转战时间最长的县,举世闻名的“四渡赤水”战役,一、二、四渡就发生在xx县境内。青杠坡战役更是因新中国的两代领导核心、一任开国总理、五任国防部长、七大元帅、上百位将军共同在此浴血奋战,并由此拉开“四渡赤水”的序幕而成为古今中外的战争奇观。众多的红军长征历史文化遗存成为了习水今天宝贵的红色旅游资源,四渡赤水纪念馆,红军和中央机关驻地旧址,青杠坡战斗遗址,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刘少奇旧居等既是红色旅游景点,又是弘扬民族精神的宝贵财富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二)绿色生态资源。习水有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森林公园两张国家级名片,境内有中国丹霞谷、中国杉王、天鹅池、飞鸽子、长嵌沟、清溪沟、漏仓沟、铜罐口八大绿色生态旅游区(点)。与贵州赤水、四川合江佛宝、四川古蔺黄第1页共11页荆、重庆江津四面山等十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相邻,处于川黔渝旅游金三角的核心地带。境内生态资源以丹霞地貌为代表,全县丹霞地貌达565平方公里,分布在三岔河、长嵌沟、清溪沟、铜罐口、漏仓沟等地,辅以涌泉瀑布,奇峰画壁、灵水秀石、珍稀动植物等,形成了地球同纬度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亚热带原生常绿阔叶林带。(三)历史人文景观资源。一是三岔河历史人文景观。拥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蜀汉章武三年摩崖石刻,以及清嘉庆年间实业家袁锦道修建的佛寺、自塑宝像、太阳神、招财牌坊、花楼、摩崖石刻等,袁锦道在其间修建的锅厂、纸厂、铸币厂、铁厂、蓝绽厂等48家工厂,形成贵州早期民族工业发展的雏形,是贵州早期工业文明的发祥地。二是土城千年古镇。从七十年代出土的文物推断,早在7000年前的石器时代,土城地区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古镇文化、盐运文化距今2000多年,现有保存完好的船业工会旧址(又称船帮)、盐号(贮存发放盐的仓库)、宋酒窖、石板街等古建筑群和九龙囤古战场遗址等。三是灿烂丰富的酒文化。据《史记》记载,汉武帝“甘美之”的枸酱酒即出产于古称习部的现习水境内,自古就有“枸酱习部来”之说。由土城沿赤水河溯流而上的中国XX省茅台酒厂(集团)习酒有限责任公司、郎酒厂、茅台酒厂等构成了赤水河灿烂的酒文化。(四)良好的区位优势。习水地处黔北、渝西、川南交汇地带,是出川、入渝的重要窗口。境内地势东高西低,海拔高差大,最高海拔1871.9米,最低海拔275米,气候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13.1℃,冬暧夏凉,年均降雨量1112.5毫米,无霜期253天,森林覆盖率达52%,是天然的避暑胜地、“天然氧吧”和“绿色空调”。离省会贵阳300km,离成都350km,离重庆240km,距最近的长江口岸60多公里,距最近的火车站90多公里,距最近的飞机场100多公里,处于成渝经济辐射圈和黔渝经济辐射圈的交汇地带,也是川黔渝旅游金三角的重要链接点。二、旅游资源开发及取得的成效(一)初步建立了旅游规划体系。《xx县旅游发展总体规第2页共11页划》、《xx县红色旅游修建性详规》、《丹霞谷景区修建性详规》、《土城古镇保护规划》、《土城古镇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