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反思街东小学赵金霞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下面我就识字教学进行反思,并愿得到老师们的帮助。一、培养学生“我爱识字”新课标在识字教学中提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的要求.要让学生达到这样的要求,浓厚的学习兴趣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游戏,在教学中把识字融入丰富的游戏活动中,让学生在新奇有趣的识字场景中体验识字的快乐.比如《识字1》一课,我先向学生介绍了阿拉泊数字1——10,说了它们的来历,再告诉学生我们中国人也有自己表示数字的符号——“一到十”的汉字。这样一引导,使他们对相应的词语产生兴趣.学生情趣盎然,认真地读,记词语.在进入第二个教学环节时,我告诉学生数字的好朋友,互相帮助,团结友爱,本领大着哩.相机的出示数字诗,再让学生一边观察图一边说说数字在这里的“本领”,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思也就水道渠成了.学生在这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中牢牢记住了汉字。二、倡导学生“我识字最棒”由于学前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导致了学生在识字方面的差异:有的学生一年级上册要求认识的字学前差不多都会认了,但有的学生可以说还是一片空白.再加上学习能力的差异,如果要统一地从头学起,从零开始,学生一定不喜欢,这样就会影响教学效果.能不能将认识较多字的学生作为我们识字教学中的有利条件,让他们成为我们最有利的教学资源呢我进行了尝试:1.培养合作能力,实现优势互补。刚入学的儿童大部分不会与他人合作,现在一般都是独生子女,有的孩子甚至不愿意与他人交往。但是通过我三个月的培养,学生已初步形成合作习惯.在识字教学时,我通常先让学生尝试读课文,不会读的除了借助拼音认读以外,还让他们请教小组里的其他同学或老师。在这一环节里,小组成员就可以实现异质互补,会的教不会的,达到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目的。在学了一篇课文后,可以让小组里的同学互相听读课文,辨识生字,并告诉他们:如果你的同学读得好,请你夸夸他;如果你的同学需要帮助,请你帮帮他.这样做,既让识字量多的孩子更有自信,也会让暂时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获得帮助。2.聘任“小老师”,实现多元评价。一个班级共有37个学生,可见我的语文教学任务相对来说是比较重的.课堂上我要在短时间里了解每一位学生的识字情况是很难的.于是我采用聘任"小老师"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刚学的(甚至是未教的)生字,就让他读给老师听.对于确实读得好的,就聘任其为“小老师”,其他同学都可以到他那儿认读生字.为了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每一位识字过关的同学都可以被聘为“小老师”。因此学生学完一篇课文后,就积极地到老师,“小老师”处认读生字,学习主动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三,鼓励学生“我是识字小能手”比如可让学生把自己最爱看的动画片里的人物的名字认下;把自己家的生活用品认下;把爱吃的蔬菜,水果等名称记下;把自己家的小区认下等等,在课堂上百度文库举行各种形式的课外识字大比武,以此激发学生课外识字的兴趣,这样,将课堂与课外相结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识字量。百度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