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地质灾害隐患点汛前排查情况报告县人民政府:根据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核查及排查工作的通知》(崇地灾领字〔2014〕1号)文要求,我局于2月20日至28日派出16人分4个小组,分别对全县16个乡(镇)排查工作进行了督查,同时对销号和新增隐患点进行了实地核查。现将情况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2013年全县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665处,其中滑坡220处、崩塌430处、地面塌陷7处,泥石流8处,严重威胁1261户5899人。通过这次排查核实,共核减地质灾害隐患点105处,核减受威胁户207户1018人;新增隐患点38处,新增受威胁户49户154人。到目前为止,全县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598处,比2013年减少67处,其中滑坡199处,崩塌387处,地面塌陷7处,泥石流5处,威胁1103户5035人。隐患点分布较多的乡(镇)有横水、麟潭、过埠、关田、文英、金坑、铅厂、扬眉、龙勾、长龙。二、主要特点通过核实,我县地质灾害隐患点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地质灾害隐患点个数及受威胁人数呈下降趋势。与2013年相比,隐患点下降10%,受威胁户下降12.5%。其主要原因:一是广大人民群众防灾意识有所提高,高陡坡切坡建房现象呈下降趋势,群众护坡治理有所增多;二是近年来开展地灾移民、深山移民、新农村建设、土坯房改造等民生工程,搬迁避让工作成效明显,消除了部分地灾隐患;三是各乡(镇)及国土规划部门对农村建房选址加强了管理和指导,控制了部分违章切坡建房;四是房屋的抗灾能力得到增强,由原来的土坯房改为砖混结构,更牢靠更稳固了。(二)地质灾害隐患规模等级也有所下降。目前新增隐患点主要是单户型较多,所威胁人员较少,均为小型。(三)隐患点类型基本不变。2013年新发生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崩塌,占80%,其主要是农村切坡建房,未采取护坡第1页共7页措施所导致。目前,崩塌还是我县地灾的主要类型,但数量同比有所下降。三、发展趋势分析近年来由于气候极端变化和工程建设人工开挖及农业、林业、果业的开发,地质灾害发生总体趋势为:一是老地质灾害隐患点将逐步减少,呈在销旧增新趋势;二是区域性发生地质灾害次数增多,如去年“5.16”杰坝、金坑等乡镇;三是由于工程建设导致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逐渐增多;四是高位滑坡类型逐渐增多;五是受极端恶劣天气及台风影响,特定时期内地灾防治工作任务与压力日趋加重。四、存在问题(一)排查工作各乡(镇)重视程度不一,本次排查点多面广,时间紧任务重,更多是依靠村组干部提供数据来源。个别乡(镇)排查工作不到位、资料上报不及时、重视程度不够高,导致本次排查资料存在准确性不够的问题。(二)有个别乡(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人员变化频繁,工作未衍接不够好,导致情况不熟悉,业务不熟练。(三)有部分地质灾害隐患点已异地新建房屋,但是老房未拆,导致无法销点,仍然存在安全隐患。(四)乡(镇)对防灾工作宣传力度还不够,导致对隐患点的上报存在模糊认识,有多报多得经济补偿的偏见。五、下一步工作建议(一)尽快发布2014年度地灾防治方案。根据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核实数据,更新隐患点信息,调整我县重点隐患点个数及对象,重点防控。(二)督促各乡(镇)及时发放地质灾害防灾工作和避险明白卡。(三)充分发挥村级协管员和群测群防员力量,加强对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巡查、监测,信息跟踪,及时更新《xx县地质灾害隐患点基本信息表》。(四)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科普知识宣传,提高人民群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充分利用宣传车、现场解答和发放宣传单形式,大力开展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科普知识的宣传教第2页共7页育,特别是125名协管员尚未接受过系统的地灾防治业务培训,乡(镇)领导班子调整后,大多数分管地灾防治工作的同志对防治业务知识不够熟悉,拟于近期举办乡(镇)干部、村级协管员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班。(五)加大对农村空心房的拆除力度。对不愿意拆除空心房的,要明确责任主体,加强监测,避免出现人员伤亡事故。(六)依托今年1。5万地质灾害调查工作成果,对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全方位调整,重点核查新增和销号的隐患点,建立真实可靠的隐患点台帐,为地灾防治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