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头娃娃事件分析报告摘要:随着国家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民生问题被越来越重视,而食品安全问题更是跟人民的生命财产息息相关,理所当然地得到政府和人民的高度重视。但是即便这样,还是出现了大头娃娃这样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给众多老百姓造成了很大的生理和心理上的伤害。我们研究此问题也是旨在通过对其产生原因的分析,找出导致事件发生的一系列因素,通过不同层面的剖析,以期找出更好的解决办法把事件所导致的伤害程度减小到最低,也给相关的部门、企业等敲一个警钟,同时也期待通过案例分析给乳制品行业敲敲警钟,改善他们畸形发展的状况。关键词:大头娃娃,企业,政府目录:第2页----事件的背景、过程第3页----事件的原因第4页----事件的教训一、大头娃娃事件(一)背景在安徽阜阳的农村,有一件怪事。从去年开始,那里的100多名婴儿,陆续患上了一种怪病。本来健康出生的孩子,在喂养期间,开始变得四肢短小,身体瘦弱,尤其是婴儿的脑袋显得偏大。当地人称这些孩子为“大头娃娃”。阜阳已经有10名婴儿,因为这种怪病而夭折,这给还相当贫困的农民家庭以无情的打击。令人意外的是,导致这些婴儿身患重病甚至夺取他们生命的竟然是他们每天都必须食用的奶粉。当前农村消费市场上,婴儿奶粉良莠杂陈,代替外出打工的儿女照顾婴儿的农村老人难辨真假。在千万农村“留守家庭”中,吃不到母乳的娃娃们的生命安全正被劣质奶粉的黑影笼罩。(二)事件发生过程2004年3月21日阜阳市人民医院小儿科住院部病房里,小李看,出生时8斤半重,是个健健康康的胖小子,而6个月的现在,体重比刚出生时还要轻半斤多,嘴唇青紫、头脸胖大、四肢细短,比例明显失调,成了畸形的“大头娃娃”。指着他“胖乎乎”的脸、皮包骨头的躯干,儿科医生赵永告诉记者,这是重度营养不良造成的浮肿,他刚进院时全身肿得捏起来都感觉硬硬的,现在头、脸的水肿还没有消,躯干浮肿已好转,所以显得头大身子小。住在隔壁病房、3个月大的杨洋也是个像这样的“大头娃娃”。她的妈妈——阜南县地城镇农民李海英说,在住院前,杨洋显得很胖,家人高兴,左邻右舍也夸“这娃养得好”,可慢慢地,她吃得越来越少却越来越“胖”,到后来眼睛都不怎么睁开。送到阜南县医院,才知道这是严重营养不良造成的高度浮肿,医生说县里治不了,赶紧送市医院吧。据阜阳县人民医院郭玉淮大夫介绍,一年多来,仅他们医院就收治了60多个得“大头怪病”的娃娃,有时候一来就好几个,而且基本在6个月以下、来自农村。因为严重缺乏营养,这些婴儿多已停止生长,有的甚至越长越轻、越小。阜南新村镇陈娃3个月时7.5千克重,到7个月时锐减到6千克,头发脱落,不吃不喝头脸肥大,全身水肿;利新县马店镇王宝成,出生时4千克,3个月后却减至3千克,全身浮肿、低烧不退、时常呕吐。“大头怪病”正吞噬着农村娃娃嫩芽般的生命。赵永医生告诉记者,前些天一位婴儿全身浮肿的特别利害,感觉积水要从皮肤向外渗,后医治无效,不幸身亡。李看血清中总蛋白质含量只有常人的一半。其母亲陈一道说,李看生下来就没吃母乳,一直喝的是她从镇上一个小店批发的澳蒙牌婴儿奶粉,一袋8.5元。一个月前,家里感觉李看身体不对劲,送到医院,医生诊断是重度营养不良导致低蛋白、低免疫力,把李看吃的奶粉送到防疫部门检测,发现这种奶粉蛋白质含量仅为国家标准的1/6。刘海英说,杨洋住院前吃了一个多月她从镇上买的一种奶粉,全身肿得像个大馒头。住院后,医生立即让她换了一种价格比较高的奶粉,以前小杨洋脸笑都不会了,这几天好多了。“以前孩子没有母乳,喂面糊、米汤也没出现这么严重的营养不良!”郭玉淮和赵永、儿科副主任医师叶玉兰等介绍,劣质奶粉不仅蛋白质含量极低,有些产品细菌、铁元素还超标,长期食用就导致婴儿营养不良甚至心脏、肝、肾等器官功能受损,免疫力下降,很容易产生并发症、综合症,如果发现、抢救不及时,就会因器脏功能衰竭而死亡。阜阳市妇幼保健院小儿科医生周薇告诉记者,这些来自农村的婴儿们吃得都是金童贝贝、飞鹿、庆丰源等没听过的品牌,几乎没有正常奶粉的奶香味,只有浓浓的葡萄糖味,用手捏起来感觉也大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