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的“舵手”胡粮随着自主课堂的不断推进,我认为衡量高效课堂的标准不再是学生参与度是否高、展示与讲解是否规范到位。而应是鼓励学生尝试探究学习,会探寻规律方法,并能变式探究,自我检测去参与展示课。如果能做到以上几点,那么这样的课堂一定是有趣且高效的。上一学期我采用“课堂小组负责制”。即每个小组负责一节课的全部活动展示、讲解、点评、小结全部由这一个学习小组完成。半学期下来,每个学习小组至少负责组织了4、5次课堂,很好地全员培训了学生。但是弊端也是明显的,课堂上只有负责这一小组积极参与,其他同学都成了旁观者,课堂参与度较低,质疑对抗较少,规律方法总结更少。这一学期,我继续采用上一学期的“课堂小组负责制”,针对存在的问题,在操作模式上我作了以下调整。1、由讲解者变为组织者:“负责小组”6个成员不再直接展示、点评某一道问题了,而是课堂上的组织者。他们负责课前批阅学案,而且每个人只批改自己负责的那道题目,了解学情,并针对性将问题反馈给老师。他们6个人要根据本节课重难点知识和同学们存在的问题,在老师的帮助和建议下,合理设计,分工协作,一个人负责一块知识或某一道题目,并要根据存在问题采取不同的办法,如:变式训练、规律小结等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有了他们的主持,每个人都带给我们不同的主持风格,我们的课堂丰富多彩,不断给我们惊喜,始终让大家愉快学习。2、课堂鼓动其他学生:这6个同学中除了一个总主持之外,其余5个人,每人负责1-2个学习小组,协助该小组完成本节课学习任务。比如在处理某一道题目时,会有一个专门负责的同学上黑板去主持,他会根据课前学案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同学们,并用自己的方法鼓励其他同学去解决这些问题,当然,其他同学回答问题是给个人和小组加分的,每节课完都会评选优秀小组和优秀个人。同时其他小组也会评价“负责小组”本节课的课堂组织情况,等一轮结束后,我们会评选出“最佳舵手”优秀小组,三名“最佳主持者”,在班内予以表彰奖励。同时在我们班,数学学科班长给高效科研成员分配任务是,每两个周要培养组内一名性格较为内向的同学,鼓励他积极参与课堂,为自己的小组建功立业。3、点思路,重方法:针对数学课上同学们就题论题的缺点。主持小组会引导同学们去分析思路,总结方法。如果回答问题的同学解决的到位且有规律总结,那么组织者就基本没事了,用一定的话语表示鼓励。如果讲解到位但没有规律总结,他就会引导其他同学适当总结,并鼓励同学们讲解问题时适当小结。根据同学们掌握情况,他再决定是否有必要采用事先准备的针对性变式训练等。例如上必修四《三角函数》这一章时,很多同学不会灵活运用的性质。尤其是求单调区间,对称轴,对称中心时,很多同学容易混,部分同学甚至死记硬背。在上这一节时,点评组也不会讲,质疑对抗很少,拿同学们的话说,就是心里知道些,但不全,不知道怎么去给别人讲解。于是有一节课,主持小组再检查完同学们预习学案后,建议我这节课完全交给他们操作,不到位之处,再请我答疑解惑。这节课他们只在前后黑板展示了两道题:1、已知函数,求函数的单调区间、对称轴,对称中心?2、已知函数,求函数的单调区间、对称轴,对称中心?标准答案已经详细展示在黑板上。上课后主持小组即要求同学们针对这两道题目进行了5分钟讨论。然后分别叫了2各组上黑板用红颜色粉笔标出你认为关键的解题步骤,然后让同学们对比这两道题,谈自己的收获,总结规律方法。我记得那一节课是最活跃也最扎实的一节课。同学们总结出了对称轴与对称中心的求解方法,以及更重要的整体代换法,在三问中均用了此方法,使得许多同学豁然开朗。然后主持小组紧接着出了一道变式题:3、已知函数,求函数的单调区间、对称轴,对称中心?下面同学反映积极,个别同学在组内其他同学的帮助下,均完成了本题目。这堂课我几乎没说话,只站在旁边欣赏,但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扎实有效地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4、即学即练,拓展延伸:针对目前课堂以导学案为主载体,几乎忽略了课本和指导资料,主持小组还有一个艰巨的任务就是要自己查阅资料,在教师的帮助下,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