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老师教学反思:课堂上,给学生一个合适评价 寒假快到了,又到了一学期一次的出题时间了,每个学期的测试题设计,不仅要有语数英学科,还需要有品社、综实、科学等学科,而每次设计品社学科习题时,自己的内心总有一些别扭的感觉——机械、生硬、呆板,我总是想这样一个学科的教学,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我们怎能用几道习题、几个知识点就进行了评价呢?这样做是不是太武断、太过偏颇了呢?品社学科的教学贯穿了学生真实的生活过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历着、发现着、体验着、感悟着……这些内容,又怎是一张小小的试卷能评价的了的呢?可是,六年多来,我们的的确确就是这样评价着的,这也就造成了相关任课老师对这门学科的极端不重视,平常不假思索地进行教学,期末来临,从教科书中划出一些可以落到试卷上的知识点,然后“逼迫”着学生早晚背诵,最后的考试成绩往往还是不错的,合格率一般都能达到 98%以上,一学期的教学任务就完成了,所谓的成绩也能给领导一个交待了,而由于习题就是我们这些教研人员设计的,合格率不错也就符合我们的测评目标了,因此,不会再有人追究这门学科的真正教学水平究竟如何了?所以,在这种评价方式的引导下,就产生了只有在讲课竞赛时才有人来讨论和关注这门学科的现象,绝大部分的任课老师不会花费时间去思考该学科的教学。所以,在很多人的心目中,这仍然是一门不折不扣的“副科”,这是我们不想看到又不得不承认它存在的后果。所以,我想,评价这门学科的教与学的水平的方式真的得发生一些改变了。我想,对于学生的学业水平评价,我们是否可以采纳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采纳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评价量表,让学生一边完成学习过程,一边对自己、对他人的学习做出客观的评价,将评价量表存入成长档案袋,学期末将每次的评价情况进行汇总,如:【探究性活动评价】活动主题 姓名: 年级 活动时间 评价内容评价结果自评1.你是否对这一主题活动感兴趣?2.你收集的资料、信息的途径有哪些?是否有用?3.你在该主题活动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你认为自己解决得怎样?4.你对主题活动成果是否满意?互评1.他收集资料、信息的途径是否正确?2.你们认为他在活动中的表现怎样?我们也可以将学生日常的道德行为表现记入学生的学业水平量化评价,可以采纳加减星的方式进行记录;期末,我们除了可以选择部分知识点进行简单的书面测评外,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