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问不难善问不易-----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质疑作者姓名:盛明华申报类别:小学语文论文字数:1391推荐单位:芜湖市繁昌县孙村镇中心小学第十四届教育学会论文评奖敢问不难善问不易-----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质疑俗语云:“学贵有疑”。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总是从发现问题开始,在解决旧问题、发现新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在教学中学生敢质疑,能质疑,是发挥学习主动性、创造性的重要前提之一。改革小学语文教学就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必须注重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我们在深透把握《课标》的具体内涵和精神的基础上,进行精准和富有个性化的解读并努力付诸实践,这样才能取得成绩。而让学生主动质疑几乎是每一节语文课都会安排的环节,培养学生良好的质疑意识和习惯的确是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客。但是有这样一个现象:从新课程改革实验开始至今学生质疑在近年来的语文课堂型教学上已被广泛运用。这其中,不乏成功的范例,但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一种流于形式的质疑。似乎一说到质疑,无非是学生齐读课题后,提出几个诸如:“谁”“怎么样”“结果怎么样”“为什么会这样”之类的问题,然后教师用学贵有疑这样的赞语表扬其一番,再貌似民主地将课前已经预想好的一两个问题作为本课的学习任务。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那就必先让其拥有问题;要使我们的教学具有创新的意义,那就必须由过去“为问题而教”转变为今天的“教而生问题”,促使学生主动去探究。教师要善于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应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大胆想象。勇于探索,并为他们创造广阔的思维空间。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的创造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那么又怎样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呢?下而就我在教学中的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第一,主动质疑。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课堂上,只有当学生在经过对文本的初步解读之后,才能心存疑问,只有这些疑问经过个体的思忖无法获得合理的解答的时候,才有质疑的冲动这时的质疑才是主动的,能代表学生实际所需的。这样的质疑也是最“务实”的。当然,所有这一切,必须建立在学生拥有足够的自主学习时空,建立在与文本的自由对话的基础上。因此,教师万不可在学生茫然不知所以的情形下,主观地要求其质疑,在这样的强迫下,学生只能呈现其最“低能”的一面。第二,有效质疑。学生能够结合自己读书的感受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是怎样才能让他们在有所收获的基础上受益匪浅,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质疑的有效指导。将学生的质疑延续成为其后续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真正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第三、优质质疑。如何让学生有效质疑?教师的指导作用尤为重要。从何疑起?疑什么?不同年级应该有不同的侧重点,低年级侧重引导学生有提出问题的兴趣,能够发现问题和敢于提出问题,中、高年级重在引导学生善于提问,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是不懂的词句,也可以是针对内容的困惑等等。学生的问题如果非常简单可当时解决,如果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则要板书出来以待后续解决;如果学生提不出问题,教师则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该环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师一定要注意倾听学生的收获和问题,以便顺学而导,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铺垫。总之,把小学语文课堂变成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主阵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待于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创新。我们要通过各种手段,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质疑的有效性;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要引导学生有效质疑,经过思考,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由浅入深逐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