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阅读活动的形式及指导策略一、大班幼儿的阅读特点大班幼儿经过两年的阅读培养,对阅读已产生了较为浓厚的兴趣,并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如:能较自主地阅读图画故事书;能将故事的前后画面联系起来理解内容等。由于大班幼儿的求知欲强,自选的阅读材料已超越了那些情节简单的童话故事类书籍,而以那些篇幅较长、情节曲折的图画故事书《兔子智斗老虎》、《火焰》等;综合杂志如《好儿童》、《看图说话》报纸如《小青蛙报》;知识百科类如《幼儿知识百科》、《儿童十万个为什么》等为主。他们的阅读现状是:1、出现阅读理解的断层现象,表现为:大班幼儿虽能将前后画面联系起来阅读大部分的故事内容,但对故事情节的几个重要转折点难以解读。主要原因是幼儿缺乏对这些画面细致的观察以及合理的想象。这种阅读理解的“断层”阻碍了幼儿对整个故事的解读。2、大班幼儿的思维较之中班有序,表现为:大班幼儿在阅读那些篇幅长且情节点多的图画故事书时能将故事中相同的几个情节点加以初步的归纳理解,但不能对故事的主题进行概括。3、大班幼儿有极强的求知欲,经常会生成许多问题。但他们不知怎么寻找相关的阅读材料,通过解读并运用阅读信息来解决这些问题,找到答案。4、识字的欲望不断增强。表现为:大班幼儿开始对文字产生兴趣,他们在书中或广告招牌中看到自己认识的汉字时会非常兴奋,还时常缠着成人教他们认字,识字的积极性很高。5、阅读的个性化趋于明显,表现为:大班幼儿经过两年的阅读培养,阅读能力逐渐显示出了差异。每位幼儿阅读理解的方式也因人而异,各不一样。有的喜欢用绘画、歌舞表现自己理解的内容;有的喜欢用戏剧表演的方式进行表达表现……针对以上特点,大班幼儿阅读的指导要点是:指导幼儿能对故事情节转折处的画面进行细致的观察并对故事情节发展进行合理想象;帮助幼儿提升对阅读情节归纳以及故事主题概括的能力;鼓励幼儿尝试与同伴合作阅读,用各种方式表达阅读信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幼儿主动积极地认识常见的汉字;拓展多种阅读样式,推进幼儿阅读个性化的发展。二、大班幼儿阅读活动的主要样式两年的阅读培养,使大班幼儿的阅读越来越呈现个性化。有的幼儿喜欢静静的阅读图书;有的喜欢用绘画、歌舞、表演的方式表达理解的阅读信息;有的喜欢在生活中阅读标志、海报等。因此,要有效地提高阅读活动的质量,就必须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以及阅读材料的特点,运用恰当的组织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阅读活动。正如《纲要》中所指出的:“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同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地运用。我们建立多元的阅读样式有:”(一)个别化阅读活动教师在阅读区内投放各类阅读材料,有童话故事类的、有科学类的、有生活类的、有世界儿童名著、有幼儿自编的图书等等。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图书,自主地进行感知、体验、探索,教师主要观察,了解幼儿感知体验的水平,通过最少的干预,鼓励幼儿自主阅读。孩子们自在又愉悦,每每享受到的是私密阅读空间所带来的那份独有的宁静以及来自于教师最亲密与直接的关注和指导。(二)集体阅读活动伴随着熟悉而悠扬音乐,属于大家的“共读好时光”开始了。教师拿出自制的大型图画故事书与孩子们一起阅读,有时孩子们手上会人手一本小图书。这种阅读活动主要是帮助养成良好的有序阅读图书的习惯,引导幼儿学会观察画面内容并能进行归纳,获得自主阅读图书的经验。集体图书阅读活动能充分发挥幼儿互相感染、互相影响的作用。如果分小组进行,则更便于教师全面观察和个别指导。总之,这样的阅读活动,幼儿获得了师生、生生共享阅读时刻的愉快体验。(三)小组探索性阅读大班幼儿对周围世界有着积极的求知探索态度,经常会生成很多问题,小组探索性合作阅读能帮助幼儿探索并理解阅读信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指:教师根据幼儿当前的兴趣、热点问题,提供多种阅读材料,鼓励幼儿自行选择阅读内容,并与同伴组成小组进行合作探索研究,解决生成的问题并用多元的方式仅信不过表达表现。这种样式的流程为:教师或幼儿提供多种阅读材料——幼儿自行选择阅读材料——有共同阅读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