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发展战略一、高校发展战略的内涵、特点及构成1、内涵及特点战略是指重大的带全局性的方略。高校发展战略一般是指,在科学分析高校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对关系学校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所作出的总体谋划。高校发展战略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方向性。发展战略是高校在一定时期内具有定向功能的发展方略,是对高校未来发展趋势的科学预见和创新思考。(2)全局性。发展战略针对的是学校事业全局,通过它来规范和整合学校各方面的关系,谋求学校整体利益的最佳化。(3)长远性。发展战略立足于学校长远利益,以谋划学校的中长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标,避免和减少短期行为、盲目行为。(4)稳定性。发展战略关系到高校的长远发展和事业全局,一经学校法定程序制定,就成为纲领性文件,不得轻易改变。2、主要构成(1)战略思想。它是发展战略的灵魂,系统概括了高校的办学理念和发展思路。(2)战略目标。它是发展战略的核心,它集中概括了高校在一个时期内所追求的事业发展的奋斗目标,体现办学活动主体在对办学规律把握基础上的价值追求。(3)战略定位。它是战略目标的具体化,包括办学方向定位、发展规模定位、学校类型定位、办学层次与形式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服务对象定位等诸多方面。(4)战略任务。它是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所在,具体包括学科建设战略、队伍建设战略、人才培养战略、科研发展战略、校园建设战略、特色建设战略等诸方面。(5)战略保障。它是实施战略规划的重要保障和有效抓手,它系统地提出了为实现战略目标而必须采取的政策和策略。二、高校发展战略的类型和模式(一)类型1、从战略制定和实施主体的角度来看,高校发展战略可分为学校层战略、院系层战略及职能部门层战略等。2、从战略实施的时间长短来看,可分为短期战略(时间跨度在一年以内的战略,也可以称为战略计划)、中期战略(时间跨度在一年以上,五年以内的战略)、长期战略(时间跨度在五年以上)。3、从学校发展战略功能的角度来看,可以划分为增长型战略、稳定型战略、收缩(防御)型战略等三种。4、从获得竞争力和效益的基本手段来划分,可以划分为成本领先战略、差异领先战略、集中战略等。5、从目标市场的性质划分,又可以划分为国内市场发展战略和国际化发展战略两大类。(二)模式1、竞争发展战略模式(1)低成本竞争发展战略。又叫成本领先战略。学校管理者们应当注重对办学成本的控制,如通过扩大规模实现规模效应,努力追求办学成本的降低,充分利用学校人力资源和设施资源,引入比价采购、招标采购制度,采取措施降低水电等物资的耗费等。(2)差异化竞争发展战略。是指大学选择考生或用人单位视为重要的一种或几种特性,并且使自己在满足这些需要方面处于独一无二的竞争地位。一是人才培养差异化。即通过专业、课程设置以及办学过程与手段的改革与创新,使培养的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在知识结构、心理素质、应变能力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个性特征和差别优势。二是服务差异化。即通过为即将入校的学生、在校生、应届毕业生以及社会用人单位提供优质的服务,塑造在行业中的差异化形象。三是人事差别化。即学校通过聘用、培养比竞争对手更优秀的教职员工,引进在行业内或国内外知名的教授、学科带头人,建立有利于吸引人才、用好人才、激励人才、培养人才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等,来赢得强大的竞争优势。四是形象差异化。即学校通过自己的名称、标识、校训、环境、办学理念、学校文化等在考生、用人单位和人们心目中树立与众不同的独特形象,培养社会各方面对学校品牌的忠诚,从而在竞争中取得优势。(3)集中化竞争发展战略。就是把学校的培养对象和用人单位集中在某一类特定的群体或成员身上,充分集中和利用自己的优势资源为特定目标提供特定的服务。集中竞争发展战略又可以分为成本集中和差异化集中两种形式:高等学校着眼于特定市场取得成本优势的叫做成本集中,着眼于在特定市场上取得差异化优势的叫做差异化集中。由于目标广泛的竞争者可能在满足某个特定市场需要方面表现不利,因而实行集中战略的学校可以抓住未满足的需求,提供更好的服务,从而确立自己的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