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8页无粘结预应力筋工1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北京地区8度抗震设防的后张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2施工准备2.1材料及主要机具2.1.1制作无粘结筋用的钢丝和钢绞线应符合国家标准《预应力混凝土钢丝》(GB5223一85)、《预应力混凝土钢绞线》(GB5224—85)的规定。2.1.2无粘结筋的涂料层采用“专用建筑油脂”,其性能、产品质量指标应符合湖南省标准局1983年6月6日发布,1983年7月1日试行“无粘结预应力筋用润滑防锈脂技术条件”的要求。2.1.3无粘结筋包裹层材料采用低密度高压聚乙烯(温度在190℃时,融熔指数为1.5~5范围内)。2.1.4已制作完毕的无粘结筋成品的质量要求应符合北京地区标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体系(BUPC)设计与施工规作(试行)》(DBJ01-7-90)第二部分第二章第2.2.5条的要求(见表4-44)。无粘结筋用钢丝、钢绞线、不允许有死弯,见死弯必须切断。钢丝应为通长,严禁有接头。2.1.5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用的甲型、乙型锚固系统构造、技术要求等,必须符合DBJ01-7-90第二部分第三章所提出的要求。甲型、乙型锚固系统的构造见图4-52~4-57。甲型、乙型锚具的性能及条件见表4-45。通常钢丝束配用甲型或乙型,钢绞线配用乙型。2.1.6配套张拉设备有油泵及千斤顶,其技术性能详见表4-46。机具有顶压器(液压和弹簧两种)、张拉杆、工具锚等。2.2作业条件2.2.1张拉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一般不低于设计强度的70%,有试验报告单。2.2.2无粘结筋配制及钢筋加工完成。2.2.3锚具已经检查验收。2.2.4张拉设备已经过检定,机具已准备就绪。2.2.5张拉部位的脚手架及防护栏搭设已完成,并经检查符合作业要求。2.2.6已按设计提出的要求对无粘结筋的张拉顺序、张拉值、伸长值、无粘结筋的铺设以第2页共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8页及操作、质量标准等进行了技术交底。3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施工准备→梁、板模板支搭→非预应力下钢筋铺放、绑扎→无粘结预应力筋铺放、端部节点安装→非预应力上钢筋铺放、绑扎→无粘结预应力起拱、绑扎→隐检验收→混凝土浇筑及振捣→混凝土养护→张拉→端部处理3.2检查修补无粘结筋:无粘结筋进场后,应及时核查筋的规格、尺寸和数量,逐根检查筋的外包裹层质量及端部配件,对配有甲锚钢丝束,应认真检查锚杯内外螺纹、镦头外形尺寸、漏镦现象等,并将定位连杆拧入锚杯内,拧入深度见表4-47。经检查无误后,可分类堆放。对包裹层破损的无粘结筋,用塑料胶条修补。3.3端模预留孔位置:在张拉端帮模外侧,按施工图所注无粘结筋位置弹线、编号和钻孔。配甲锚筋孔径为φ40,配乙锚筋孔径为φ30。3.4承压板的安装:无粘结筋张拉端均设承压板,安装中应防止由于承压板端面倾斜造成张拉油缸与承压板互不垂直,而影响张拉正常进行。承压板垂直偏差详见4.3条。3.5铺放无粘结筋:通常无粘结筋的配置有单向和双向曲线配置两种。铺放应注意:3.5.1为保证无粘结筋的曲线矢高要求,无粘结筋应和同方向非预应力筋配置在同一水平位置(跨中和支座处)。3.5.2铺放前,应设铁马凳,以控制无粘结筋的曲率,一般每隔2m设一马凳,马凳的高度根据设计要求确定。跨中处可不设马凳,直接绑扎在底筋上。3.5.3双向曲线配置时,还应注意筋的铺放顺序。由于筋的各点起伏高度不同,必然出现两向配筋交错相压。为避免铺放时穿筋,施工前必须进行人工或电算编序。编序方法是将各向无粘结筋的交叉点处的标高(从板底至无粘结筋上皮的高度)标出,对各交叉点相应的两个标高分别进行比较,若一个方向某一筋的各点标高均分别低于与其相交的各筋相应点标高时,则此筋就可以先放置。按此规律找出铺放顺序。按此顺序,在非预应力筋底筋绑完后,将无粘结筋铺放在模板中。3.5.4无粘结筋应铺设在电线管的下面,避免无粘结筋张拉产生向下分力,导致电线管弯曲及其下面混凝土破碎。3.6端部节点安装:3.6.1甲型锚固系统张拉端安装:将塑料保护套筒轻轻打入承压板预留孔内,以防止浇第3页共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