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编码:XXXX学时:18学分:XX适用专业:非计算机专业)一、课程的目的、任务《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是我校非计算机本科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质及信息素养,以及学生应用计算机的基本能力。实验课教学穿插于该课程的理论课教学的全过程当中,在网络教学环境中,以Windows为操作平台,实验内容配合各章节理论教学内容进行,其目的是使学生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培养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具有使用计算机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应用信息的基本素养;以及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效果。其主要任务是:向学生介绍计算机的初步知识、操作系统的功能、微型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使用方法,字处理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电子表格、幻灯片制作软件的使用以及初步的网络知识,使学生掌握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二、主要设备仪器设备:微型计算机装有Windows7操作系统和Office2010办公软件,通过校园网可接入Internet。三、课程的教学要求1、实验项目的选定依据教学计划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2、巩固和加深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3、要求学生在学习Word、Excel、PowerPoint、Internet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运用相关知识掌握计算机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能力;4、每一实验项目需明确实验目的及要求;5、每一实验项目提交一份实验报告(纸质或电子实验报告均可,在实验报告中要求学生最好记录实验的过程和实验的体会)。四、采取的主要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1在“以学生为本,面向应用,培养创新意识”的教学思想下,教学方法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技能训练为主线”的原则,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1、统一指导,独立完成实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对于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全校非计算机本科专业开设),基本上属于应该独立完成的简单实验,一般先由指导老师进行集中指导,然后由学生根据实验内容以及实验指导书独立完成实验。2、典范引导,独立完成实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对于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中具有中等难度的实验问题,一般先由指导老师通过讲授与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典型示范、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建立感性认识,然后由学生根据实验内容以及实验指导书独立完成实验内容。3、分析案例,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对实验案例进行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操作步骤,逐步完成案例的操作。在案例的引导下让学生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并将案例涉及的知识点扩展到相关内容,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4、自主设计、协同完成实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对于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部分设计性综合实验内容,这些实验目标和要求明确,但实验内容和具体实施方案必须由学生自行设计安排,指导教师在实验过程中给予必要的指导。五、教学内容序号教学内容教学基本要求学时第1部分计算机系统①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②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③微型计算机软件系统。④微型计算机的分类及主要性能指标。⑤多媒体计算机基本知识。⑥计算机病毒基本知识;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多媒体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知识;掌握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熟练掌握微型计算机的分类与主要性能22指标。第2部分Windows操作系统①操作系统基本知识。包括Windows的安装以及“桌面”、“窗口”、“对话框”、“菜单”的功能和使用方法等。②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包括Windows的启动和退出,文件夹的操作,复制、粘贴、创建快捷方式的方法,以及排列、对齐图标的方法和窗口调整和切换操作,各类菜单的使用,任务栏、工具栏的使用,获取帮助的方法等。③Windows操作系统主要部件的应用。包括“资源管理器”、“我的电脑”、“控制面板”、“回收站”的应用。④Windows操作环境定制。包括用户设置、时钟设置,定制开始菜单、任务栏,定制桌面、鼠标和键盘、个性化设置等。⑤多媒体应用。包括多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