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基础”教学平台第1章大学生创业基础概述1.1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及现状1.2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1.3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意义1.4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对策与建议第2章大学生创业基础教学平台需求分析2.1创业基础教学基本知识需求2.2创业基础教学创业计划撰写需求2.3新企业的开办流程与管理需求2.4创业大赛与管理需求2.5创业社团组织与管理2.6创业教学资源需求第3章大学生创业基础教学系统分析第4章大学生创业基础教学系统总体设计第5章大学生创业基础教学系统详细设计附件一:教育部关于《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的通知附件二: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附件三:“创业基础”教学大纲(试行)第1章大学生创业基础概述创业教育(enterpriseeducation),又称“第三本教育护照”,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89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提出来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创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它对于拿薪水的人也同样重要,因为用人机构或个人除了要求受雇者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外,正越来越重视受雇者的首创、冒险精神,创业和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会和管理技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要求高等学校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要求将创业教育提高到与学术研究和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大学生创业教育,就是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使大学生变被动的就业观念为主动的创业思维掌握创业的技能和方法,提高创业能力、择业能力和适应能力,以便能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进行创业活动。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创业意识与态度的培养、创业知识的学习、创业技能的训练等。1.1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及现状我国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业教育”项目的成员国,早在1991年就在基础教育阶段试点创业教育,由原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牵头组织了六省市布点研究和实验。当时,创业教育在中国6个省市、20个县乡和30多所学校的实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有力地推动了创业教育的开展。但是这项实验未能推广和坚持下去,因而没有成为全国教育改革的主流。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伴随着高校创业活动的举办而逐步兴起的。1998年“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拉开了我国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帷幕。1999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同年,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全国学联主办,清华大学承办的第一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成功举行,在全国高等教育界产生了深远影响。2002年4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北京召开了“创业教育试点工作座谈会”,会议指出:“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前高等院校的重要任务”,“要加强创业教育所需师资的培养和训练,培养出一批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加强对创业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产生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指导教育改革工作”。会后,确定了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9所大学作为试点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经过近10年的发展,我国形成了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代表,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起来开展的创业教育模式;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代表,以提高学生的创业知识、创业技能为重点的创业教育模式;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代表的,综合式的创业教育模式。大学生创业教育在我国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1.2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1.2.1传统文化观念制约创业教育的发展受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人们头脑中形成了“墨守成规、安于现状、顺其自然、害怕竞争”的思想,表现为“面向过去、迁就现实、顺从继承”的行为方式。这些长期积淀下来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成为一种强大的传统习惯,不利于创业教育的实施,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传统的价值观,不利于大学生形成独立的意识和独创的个性。(2)传统的思想观念,使大学生表现出自信心不足,缺乏进取精神。传统的中庸之道不利于大学生竞争意识的形成。(3)传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