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带动发展存在的难点当前,为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助人民群众发展致富,拓宽群众增收路子,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但由于农村底子薄,经济发展缓慢,基础设施薄弱,群众意识淡薄,农业产业调整度难大,负担重等诸多历史和现实原因,经济发展水平低,发展潜力挖掘难,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严峻而艰巨的任务,本文就目前边远贫困山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立足实际,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粗浅的探讨。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政策的优惠倾斜下农村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但由于底子薄、基础设施薄弱、班子结构呈老化、负担重、产业调整难、致富意识和思想观念淡薄,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基础设施薄弱,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仍然是当前农村存在的突出问题。与农业发展的需求已不相适应,严重制约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相当部分村、组的灌溉和生活用水设施严重老化,道路质量差,造成生产生活用水困难、运输不畅等问题,大部分村组没有科技服务活动的场所,没有文化设施,村民很少进行集体文化生活,也没有生产和生活垃圾、污水等处理设施,从而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居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交通、水利、通信、电力基础设施发展滞后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二、文化水平低、思想观念陈旧。农民群众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差距甚远。由于保守和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对于新农村的建设漠不关心,积极性不高,存在严重的“等、要、靠”思想。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严重的制约了农民的增收。在传统美德有滑坡趋势,关心集体、热心公益等集体主义观念正在逐步淡化,农民素质不高的现状严重制约着和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三、农民负担过重。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村级负担越来越重。各种名目繁多的集资、酒席、农药农资、化肥和一些产品物价上涨等,而农村种养殖业产品自给自足,种养种类杂多,不形成产业效应,价格起伏不定等形成的社会负担是农民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农民这些不合理负担过重,挫伤了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存在“有心干事、无力干事”的现象,直接影响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四、现行的土地政策阻碍农村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土地在流转,有效利用,综合利用等存在问题,一是土地流转难,由于农村土地承包难以稳定,障碍多,同时在短期的土地流转承包方式机制不完善,管理不规范造成了土地掠夺性经营,降低了土地质量;二农产品价格低迷,土地附加值偏低,不利于农业产业上规模,产业推进难。五、农村和农业结构矛盾依然突出,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一是落后的思想观念是农户走入市场,致富的障碍,部分农民延续过去计划体制下的习惯,思想不解放、保守,在需求资金项目上希望政府给予扶助,“等、靠、要”思想严重;二是种植结构杂乱,优质产品的比重依然很低,高效经济作物面积较小,科技扶持的力度不够,农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三是林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比重不高,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缓慢,主导产业优势没有发挥,辐射带动能力不强,这导致农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幅较慢。六、农村集体经济薄弱。目前大多边远贫困山村土地都具体承包到户,田、地、山林、荒山等都由具体户经营、支配、管理、使用,没有集体土地综合有效利用,同时边远贫困山村由于各方面条件恶劣,资源开发度难,基础设施薄弱,大多数村没有集体经济,仅有上级财政下拨的村级办公经费,来充,实跑点急需解决基础实施项目和一般性的开支都绰绰有余,谈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