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8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生活宽裕指标体系的研究分析(以雅安市大兴镇为例)农区04级1班李莉莉20040025指导教师李首成1.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和重要意义1.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当前,我国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支持保护的条件和能力。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必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党中央在我国总体上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阶段后,为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如期实现,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民族的伟大复兴。1.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到必须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阶段。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和城镇化加快发展时期,城乡发展已经呈现严重的不协调状态,成为妨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隐患。表现在于:城乡经济差距持续扩大;城乡公共品供给高度失衡,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不公平问题尤其突出;城乡制度创新严重失调,农业、农村和农民面临权益保护和发展机会上的高度不平等。只有通过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发展协调状况的根本改善,不仅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解决问题所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主要有:一是推进新农村建设有利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通过推进新农村建设可以加快改变农村发展滞后、城乡差距过大的现状,促进城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是推进新农村建设有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目前,我国城镇化率达到43%,,并且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民生活水平较差。因此,全第2页共8页第1页共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8页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头在农村、难点在农村、重点也在农村。如果农村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农村落后局面不能得到明显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不能得到较大提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不可能实现。三是推进新农村建设有利于扩大国内需求。通过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可以将广大农民的潜在购买意愿转化为巨大的现实消费需求,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将起到强大而持久的拉动作用。四是推进新农村建设有利于创建和谐社会。农村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加快农村发展,缓解农村社会矛盾,使农民安居乐业、和睦相处,使农村安定有序、充满活力,才能为整个社会和谐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也是缩小城乡差距、缓解城乡二元矛盾的战略举措和重要手段。2.生活宽裕的内容和建立其指标体系的重要性2.1生活宽裕的内容“生活宽裕”主要是指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农民的收入逐步提高,衣食住行条件不断改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上升,生活条件更好,城乡差别缩小。生活宽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任务。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这意味着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农村教育、文化、医疗、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等社会事业,也将进入加速发展时期,城乡差距有望逐步得到缩小,生活宽裕的农民必将享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带来的成果。2.2建立指标体系的重要性对新农村进行评价监测,是指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对新农村建设的进展情况做出评估和判断。建立起一套功能完善、科学合理、操作简便的评价监测体系,对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有重要意义。1、评价监测体系能够生动描述农村的状态,把抽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