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时间流程来说,应按调查---分析---预测---评价---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的顺序连贯进行;从空间来看,它由通过保护、恢复、再创等手段生成的生态系统所组成。而生态环境的修复技术应当是这一时间流程和空间的生态分布的最优组合,修复的目的是把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控制在最小的限度之内。一、生态修复与生态工程生物修复技术是生态工程的一个分支,生态工程的定义是:“为了人类与自然的共同利益对生态系统进行设计的学科”。但是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生态系统是自然的产物,与人工系统有本质的区别系统工程中对系统的定义是:“系统是多种相互关联的要素,作为一个整体以达到某种目的的集合体”,在人工系统中,要素也好,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也好,都是由人工设计生成的。而生态系统既然称为系统,也是由多种相互关联的要素构成整体的集合体。但是,它的所有构成要素中的各类生物都是自然进化的产物人工无法生成。另外,各要素间的机能关联也是自然进化的产物,各生物间构成生态网络,这也是人工无法生成的。在进行生态修复时必须充分地认识到生态系统与人工系统的这种本质差别。二、生态系统修复的过程1.调查包括资料调查及现场踏勘。⑴资料调查首先要编制资料目录,有关国土自然的资料会相当多,分散在国家及地方民间团体的办公机关、博物馆、大学等,甚至在地方志中也有许多有价值的资料。还有历史资料、照片、画像等也是宝贵的资料。(⑵调查X围和空间尺度的设定调查X围可分为大X围的概括调查和实施修复X围的调查,调查内容如下表。调查的地形植被动物群规划尺度制图比例网格尺度最小抽出种类单元大X围概小地形“纲”水两栖、爬地域规划况调查100~1hm平虫类、鸟以生态角50m*50m2常绿阔叶类、中型度的土地1/2.5500m(2500m2)丘陵、台林、夏绿哺乳类利用规划万地、沟谷、阔叶林、(狸、兔为重点河流、池针叶林、等)沼宅地生态修复微地形群落、群昆虫(肉地域规划区调查1hm2-百集水平食性)、鸟以环境角5m*5mm2松林、灌类、两栖、度的土地1/250050m(25m2)山麓、缓木林、庭爬虫类、利用规划坡、低湿园、寺庙小型哺乳为重点地、水田林类⑶基础环境的调查和制图基础环境调查主要是指对支持生态系统的土地环境要素进行的调查,并制图。土地要素包括地质(表层地质)、地形、土壤、水文等四项。其中地形、地质、土壤三项关系密切,一般可用地形来代表。地形图多以等高线表示,在基础环境调查中,不是原封不动地搬用地形图,要用地形分类图。按形状分类的地形,其成因、构造也大体相同,地质与土壤的分布也基本一致。地形分类图可用地形图加航空照片判读制成,并通过现场踏勘修正。现在可用电子地图,GIS进行机械分类。日本国土地理研究院可以提供50m网格的电子地图,有些民间的公司还出售更高精度的电子地图。在有蛇纹岩、石灰岩等对植被及动物有影响的特殊地质条件的地区,还需要有表层地质图;在需要对土壤肥沃度进行评价时,还需要收集或编制土壤图。水文调查的对象主要是地表水及地下水。要有水系图,但是光有水系图还不够,还要进行现场踏勘。在地下水位较高,对动植物的生育、生息会有影响时,要编制地下水位图。地下水的观测可以通过观测井水位在不同降雨季节的观测进行分类和制图。这项工作虽然很辛苦,但是对于湿地保护是非常重要的。涌泉对于动植物的生育、生息环境也非常重要,需要通过现场踏勘确定涌泉的位置,并制图。在水文环境图中,如果能标上水量、水深、水温、水质等数据,作为生态系统的基本信息是非常有用的。这些需要将现场调查结果添加在GIS图上,生成综合的生物生息水环境图,称为“水环境图”。⑷生物调查生物调查主要是为了把握生物相及其分布。一般需要提出植物种清单及分布图、现有植被图、动物清单及活动痕迹位置图等。在进行现场调查之前,需要先收集已有资料,制成物种清单数据库,对调查地的生物相有了初步了解之后再进入现场。①植物种清单及植物分布图的编制植物相的调查通常要在春、夏、秋分三次进行,随季节植物会有所消长。调查离不开现场踏勘,在踏勘X围很大,难以全部踏勘时,最少也要保证对全部植物群落进行调查。在水边、悬崖处常有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