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如何创建节水型校园摘要:把节约资源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做出的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决策。创建节水型校园,要从以下各个方面着手:做好组织建设,加强学校的能源管理工作,要完善制度,强化管理。落实节能改造项目。宣传发动,召开全校创建节水型校园工作会议,组织动员,部署落实措施。关键字:节水型校园节能改造项目节水意识把节约资源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做出的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决策。根据市水务局、市教委沪水务[(2007)375号]《关于开展"节水型"学校的试点活动的通知》的精神,在创建"节水型"校园工作中,各高校通过创建节约型校园,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增强全体师生的节约意识、减少浪费,从而对建设节约型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近年来,各高校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学校的资源消耗也逐年增加,能源费用支出在学校总的费用支出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在学校办学资源增速有限、在校师生人数攀升情况下如何完成节能减排任务,成为学校后勤保障工作的一个重点。通过对上海市各高校的调研,创建节水型校园,要从以下各个方面着手:第一,做好组织建设,加强学校的能源管理工作,要完善制度,强化管理。高校应调整校节能委员会,由主管校长任委员会主任,下设节能办公室为责任部门,由后勤集团领导、物业中心主任担任办公室主任,每个校区设副主任并成立工作小组,具体负责每个校区的节水节电的日常管理工作按照岗位责任制负责校区的用水设备的调查、抄表、用水台账及设备日常的维护管理,并建立巡查与月报表制度,及时发现浪费及"跑、冒、滴、漏"等现象并制止与修复。校内所有水、电设备,由节能办与修理部门统一安排、维修和管理新建、改建、扩建、拆卸、临时安装水、电管线,须经节能办同意后方可施工,严禁私接乱拉。学校领导要非常重视学校的节能节水工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节能的有关工作,并制定发布一系列的节能工作的文件。要求责任部门及各单位都要把节能工作放到议事日程上,学校的年度工作计划要把节能工作量化为硬性指标落实下来。另外学校还需修订《节能工作管理条例》、《水电管理暂行办法》、《节水节电实施细则》等规章制度。需由校长助理、后勤集团领导亲自负责此项工作,使整个校区形成科学、合理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同时学校还需要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制定具体创建节约型校园的目标责任制,将节电、节水的目标,具体分解到每个学院,每个学科组,做到人人有责、人人负责。同时将节能工作纳入到干部和各部门工作的评价考核体系中,将目标责任与年度考核及岗位竞聘挂钩,与各部门的经费使用挂钩更好的加强各级管理部门的工作责任心,迫使各部门想办法堵塞漏洞,节约开支,提高办学效益。对于校内从事生产、经营、加工、维修、安装等业务的工厂、公司和商店等经济独立核算部门,校外在校内从事经营和加工等有偿业务项目,用到水电进行有偿使用管理,避免其无偿使用导致的浪费现象。第二,落实节能改造项目。首先要完善学校用水的计量系统,可以采购用水的数据采集传旋翼式远传水表和可拆式远传水表共计,无线数据采集模块P-WAM-25,无线信号中继模块P-WRM-25,无线数据集中器P-WC-B等远程监控抄表系统。在具体的管理方法上运用定额方法开展节能工作,学校各用能部门实行"定额用能,超额自理,节能归己,节约奖励"的能源管理机制。对职工生活用水用电实行一户一表计量收费制;学生宿舍用水用电实行限额管理、超用收费制度。对后勤锅炉烧开水也可以采用定额管理,以前每天烧大量开水,到晚上用不掉的热水,都白白浪费,造成能源浪费,采取定额管理措施后,后勤部门根据前一天的开水使用量第二天只烧和前一天使用量相当的开水量,这样节约了很多能源锅炉的燃料采购,维护维修有能源管理中心负责,锅炉的使用则有后勤的锅炉班负责。中水回用是开源节流、减轻水体污染、改善生态环境、解决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由于高校人口集中,用水量大,洗涤及盥洗用水、沐浴用水等杂排水的污染程度低,组分单一,优于普通居民用户排水水质。因此,从排水收集、中水处理和中水回用等各个环节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