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保险业分业经营问题及对策摘要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和自由化浪潮的不断高涨。混业经营已成为国际金融业发展的主导趋向。保险业作为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冲破分业限制走向混业经营的过程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混业经营是大势所趋。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保险业将面临来自全球的竞争,分业经营、监管体制已不适应如今保险市场形式的需要,因此我国保险业在混业经营大趋势下,应调整好自身,既不落后于形势,又不至于冒进。[关键词]保险业;分业经营;问题及对策ABSTRACTWiththeglobalfinancialintegrationandliberalisationofsoaring,mixesindustrythemanagementhasbecomethedominanttrentofinternationaldevelopmentofthefinancialindustry.Insuranceasanimportantpartofthefinancialindustryinbreakdifferentiatedlimittomixed-bussiness.China’sfinancialmarketopening,insurancewillfacecomepetitionfromaroundtheglobe,separateoperation,supervisedsystemhadfailedtomeettheneedsofthesituationnowinsurance.therefore,inthetgendencyofmixedmanagementintheinsuranceindustryshouldadjustgooditself,neitherbehindsituation,unaptpushy.[KeyWords]insurance;separate;problemandsolutions一.引言经过20多年历程的我国保险业大体上初具规模,但我国保险业目前的经营方式集中度非常高,经营效率低下,出现了规模不经济现象,这和我国长期实行的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体系有密切关系。这种经营模式加大了保险业经营的风险,严重束缚了我国保险业的发展。二.现状(一)概述1.1993年—至今,保险业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制度中国保险业的监管体系建立伊始,一直实行严格监管和分业监管的模式,具体表现在:设置坚实的市场准入壁垒,严格许可证的发放,机构设置需进行需求测试,并将保险公司的组织形式仅限定为国有独资保险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对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进行严格限制,包括投资渠道和投资比例;主要险种实行严格审批制度;对保险公司进行严格的分业经营限制,不只是在保险业与银行业、证券业、信托业之间设定严格的隔离墙,而且保险业内部除第三领域外,产、寿险业务亦不得兼业兼营。但是,随着中国保险业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逐步深入,原有的监管模式已越来越不能适应现实保险业发展的需求。2.加入WTO后.国外保险业刺激我国保险业的经营模式美国、加拿大是世界上保险业发达的国家,其保险业监管模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1)从分业监管模式向混业监管模式转变。1999年美国出台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取消了银行、证券和保险业之间的界限,美国金融分业监管、分业经营的时代结束,金融监管也开始向混业监管转变。加拿大的保险监管也走上了综合化的道路。(2)从市场行为监管向偿付能力监管转变,传统的保险监管主要是市场行为监管,也就是对市场行为的合规性监管,重点是对市场行为准入、业务行为、保单设计等经营实务的监管。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加两国开始从市场行为监管转向偿付能力监管,以保护被保险人的利益为监管的目的。(3)从严格监管向松散监管转变。20世纪90年代以来,两国逐步放松了对保险业的监管,从严格走向松散。3.保险产品由单一趋向多元化保险产品是一种奢侈品,不是生活必需品。人们在刚接触保险时,对保险的理解仅停留在表面上,保险公司所推出的保险产品的种类也是单一化的,比较少,又加上人们生活水平比较低,没有保险需求,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不但对保险产品产生了需求,并且还逐渐产生了许多新的保险需求,例如,当人们掌握了卫星发射的技术时,就产生了卫星保险的需求;当人们的收入已经满足了当前的生活需要,而对养老的费用产生需求时,就产生了养老保险等新的不仅险种。如今不仅有针对企业的团体保险、企业财产保险等,还有针对消费者的家庭财产保险、年金等等。因此,保险产品从原来仅有的火险和水险发展到如今包罗万象,涉及各行业的各种产品。4.保险需求不断增加(1)从年龄上看,不同年龄的人对保险需求也不同,年龄较大者更为关心养老保险、重大疾病保险,年龄较小的人会对意外伤害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