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65.150B51浙江省地方标准DB33/T711-2008循环水工厂化养鱼技术规范Guidelinesforfishculturetechnologyinindustrialrecirculationsystem2008-09-18发布2008-10-18实施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3DB33/T711-2008前言本标准由浙江省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君卓、胡则辉、柴学军、吴祖杰。II第1页共6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6页循环水工厂化养鱼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循环水工厂化养殖术语和定义、选址、设施设备及工艺流程、养殖管理、病害防治和收获。本标准适用于海水鲆鲽类工厂化养殖,其它海水鱼类亦可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GB/T18407.4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NY5052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70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NY5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507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NY/T5153无公害食品大菱鲆养殖技术规范NY/T5275无公害食品牙鲆养殖技术规范SC/T2006牙鲆配合饲料SC/T2021牙鲆养殖技术规范SC/T2031大菱鲆配合饲料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工厂化养殖industrialculture指利用机械、生物、化学和自动控制等现代技术装备起来的车间进行水生动植物集约化养殖的生产方式。3.2循环水recyclingwater指对使用过的养殖水,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进行无害化处理后,符合无公害健康养殖水质要求,再用于养殖的水。4场址、设施设备及工艺流程4.1选址宜选择环境安静、水资源充足、周围无污染源、交通供电便利、公共配套设施齐全的地点,并符第2页共6页第1页共6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6页合GB/T18407.4的规定。取水水源和水质符合GB11607的规定,养殖用海水符合NY5052要求。使用海水深井要特别注意海水中的二价铁离子和泥沙含量。4.2养殖车间多为一层结构,长方形,单跨或多跨,每跨间距9m~15m。车间墙体高度可在2m~2.5m之间,车间四周为水泥砖混墙体,外墙厚24cm,屋顶采用三角尖顶或拱形结构,目前拱形结构较为普遍,屋顶为钢架,木架或钢木混合架,顶面为石棉瓦、玻璃钢瓦或塑料薄膜覆盖,车间采光可通过屋顶设透明带或墙体开窗。养殖车间应结构牢固,屋顶能够防风与防压。4.3养殖池养殖池有混凝土、砖混和玻璃钢结构,形状按水流转动流畅、排污清洁彻底和地面利用率高的原则设计,以圆形和方形去角为宜。养殖池面积30m2~50m2,深度60cm~100cm,养鱼池池底呈圆锥状,坡度3%~10%,池中央设置排水口,排水口安装多孔排水管。若养殖游泳性鱼类,养殖面积和深度可适当增大。养殖池进水管沿池壁切向进水,将池底残饵、粪便冲起,及时排污。污水通过处理后再进入养殖池。4.4蓄水池蓄水池应能完全排干,水容量为总养成水体的三分之一以上,以方形为宜,面积为养殖池的40%。4.5废水池根据养殖池面积和养殖期间换水量确定废水池大小,面积为养殖池的10%~20%。采用曝气、颗粒过滤等技术使养殖废水达到国家无公害排放标准。4.6水处理设施4.6.1颗粒过滤采用不锈钢制作的微滤机,将残饵、粪便等固体和高浓度的杂物实时分离出去,减轻下一流程的生物处理负荷。微滤机:过滤面积一般为5m2~20m2,过滤精度6目~250目,处理水量250m3/h~500m3/h,配备动力为1.1kw~4kw。4.6.2筛网过滤在循环水泵前安装固定式筛网过滤器,筛网一般为尼龙、锦纶、不锈钢等材料制成,网目以150目为宜,筛网须定时冲洗或刷洗,以保持水流畅通。4.6.3蛋白分离利用在气泡表面能够吸附混杂在水中的各种颗粒状的污垢以及溶于水中的蛋白质,进行分离或浓缩的过程。蛋白分离器将微滤机无法分离的悬浮物及胶质蛋白等细小杂质分离出去。蛋白质分离器:入水直径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