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形势与政策课论文论文名称浅谈对西亚北非动荡的认识与思考年级2012级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专业工商管理学号02125104姓名夏馨怡任课教师徐永健完成时间2013.04.01成绩浅谈对东亚北非动荡的认识与思考内容摘要:当今世界处于大变革、大发展、大调整时期,国际局势不确定性、模糊性和突发性的特点愈加鲜明。近年来,西亚北非地区持续动荡,至今仍无偃息的迹象,在国际社会引起强烈反响,迫使人们重新审视国家治理的理念。随着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开始向政治和社会危机转移;中国周边环境出现新变化,形势日益严峻。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大动荡的发生和发展进行分析,并针对其对中国发展的启示提出粗陋意见。关键词:动荡;影响;启发;发展是硬道理正文部分:一、近年西亚北非动荡现象及原因分析(一)动荡现象2011年初,西亚北非地区动荡之火蔓延至埃及,一系列街头示威、游行、集会、罢工等抗议活动随之爆发,并最终导致政权更迭。后来,利比亚、叙利亚等国也陷入持续动荡。突尼斯和埃及先后出现社会动荡,伊斯兰势力趁乱崛起。西亚北非大动荡长期积累的能量一时难以全部释放,于是各种势力不断通过各种方式施加影响。2012年的西亚北非可谓变局与乱局交织,动荡国家乱局持续,转型国家重建艰难,原有热点并未降温,宗教力量明显上升,地区格局深度调整,大国博弈更加激烈。“暴力升级”是2012年叙利亚最为突出的特点,从上半年在大马士革、霍姆斯等地的爆炸,到年中发生在胡拉、哈马的大屠杀,再到下半年两次的“大马士革总攻”以及至今都未结束的“阿勒颇解放战役”,战火如雨后的野草般蔓延。4万多人死亡,50万人逃往他国,250万人需要粮食救济……2012年,巴以冲突经过大半年沉寂后,于11月爆发“集束式波澜”。11月14日至21日,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发动代号为“防卫之柱”的大规模军事行动,致使1400多名巴勒斯坦人死伤,以色列也有5人死于哈马斯的火箭弹。11月27日,巴勒斯坦已故领导人阿拉法特的灵柩被打开,这一“开棺验尸”之举惊动世界。中东媒体大多预测,2013年巴以冲突酝酿着新的变数和不测,双方大打出手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二)动荡原因简单分析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北非西亚局势动荡也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因,既有法英美等国起的作用,还有新兴网络媒体的推波助澜,但这些只是起到了催化获推动作用,最主要的在于内因。北非西亚局势动荡的内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政治问题。北非西亚地区各国都面临政治僵化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两方面,一个是强人执政,长期把持政权,如像突尼斯总统本.阿里统治23年,埃及总统穆巴拉克统治30多年,卡扎菲更是统治利比亚40多年;第二个方面是世袭制,典型代表是沙特阿拉伯。这种僵化的政治体制导致了政治参与渠道单一,政府腐败问题严重,最终使社会矛盾积累到了无法收拾的地步。其次是经济问题。北非西亚各国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但因为长期受外国干预,经济结构单一,长期依赖世界市场,形成了以出口石油为主的外向型经济。随着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导致了这些国家面临着国际市场需求大幅减少的窘境,对这些国家的经济安全造成了致命性的打击。第三是民生问题。由于政治腐败,导致对民生问题的漠视,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人民生活困苦。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物价上涨、失业增加、人民生活水平下降、贫富分化进一步加剧等等一系列民生问题的出现,激化了民众与政府之间本来就存在的对立情绪。在民生问题中,就业问题具有突出意义。就业是民生之本。突尼斯革命就源于失业大学生自焚引起的骚乱,同样的问题在埃及、沙特等国都存在,在有些国家相当严重。人口多,就业率低,失业率高,大量社会闲散人员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第四是文化问题。北非西亚地区国家大都属于阿拉伯国家,有相同的文化、宗教和风俗习惯,加上受殖民文化(或文化霸权主义)的影响,成为导致危机和冲突易于被彼此效法的重要原因,即我们所说的“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因此,动荡发端于突尼斯,却席卷了北非西亚各国。因此,北非西亚局势动荡的原因也可以说是阿拉伯国家各种日积月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