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去,坐下来,共商量,定办法看XX乡干部转变作风做好土地确权xx乡作为全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乡,从5月6日启动这项工作。全乡辖9个村委会,9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6万人,其中农户家庭土地承包人口15055人;耕地总面积2.32万亩,其中农户承包经营面积21400.3亩。截至7月上旬,90个村小组已表决公布确权登记方案,2个组决定了方案,占村小组总数的95%,待测绘勾图结束便可颁证。在已公布方案的90个村小组中,确权确地26个组,确地与确股相结合(原留有少部分机动田确股)10个组,两者共占40%;确权确股54个组,占60%。目前97个村小组土地承包只有1个组长期不变,其余都是随人口增减3、5年调一次田。这是农村土地承包上一个较普遍的老大难问题。土地确权登记政策要求稳定农民承包权。如何破解频繁调地困局,达到长期稳定目标。xx乡干部用实践作出回答:沉下身子,难事不难。一、沉下身子,变不信任为信任走进去,与群众交朋友xx乡开始进行这项工作时,碰到的一个普遍问题是农民对这件事大都抱有疑虑心理。作为试点全县尚未全面铺开,周围还没有形成大的气场和舆论氛围,孤军突进压力大。斜田自然村四个组第一次合并开会时,村民说:等别的地方搞完了我们再搞。按操作程序,户主开会要签名,但一些地方开始农民不签名,说:签了名,哄我们,鬼晓得以后怎样搞。由于在家耕作人员年岁大、妇女又多,对政策一时难于理解清楚,有的甚至误认为政府要把承包地拿回去。面对群众疑惑,乡干部一次、二次、三次到村里去,或开会,或与理事会成员讨论,耐心宣传政策、讲透精神,研究确权方案。一个村都要开到三四次会才能最后通过确权方案。群众看到干部与他们坐在一条板凳上真心做工作,渐渐打消顾虑,变不信任为信任。对开始不签名的农户干部先不急,等会后想通了再补签。淳朴的亲民作风赢得群众信赖,局面逐渐打开。二、沉下身子,办法就在群众中坐下来,为群众解顾虑土第1页共4页地确权登记关系每个农户切身利益,之中有许许多多错纵矛盾,说不是件难事是不可能的。乡党委综合分析从下面摸出的情况,认为各村、组二三十年来土地随人口增减三五年一调和对利益的处理差异,已经形成一种历史的利益格局和时序平衡,成为一种农民意愿。做好这项工作,必须摸索出一种好的方法协调和平衡利益关系,既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又达到政策目标。干部沉下去与群众一道摆难点、谈矛盾、议对策,逐渐形成一个处理这些关系的办法:村里原来怎样做就怎样做,不去打破这种平衡,尊重历史、尊重群众意愿,工作就好做,干部千万不要钻到牛角尖里去。事实证明,这个办法管用,全乡确权登记没有出现一例因此上访的事情。在三番五次讨论确权方案过程中,有的村逐渐提出了一种以粮租平衡农户人口增减利益的确地方法。党委敏锐抓住群众这一创造,加以总结、提炼,在全乡25个村小组推广应用,接着其乡村也加以借鉴。在创新确权确地方法之后,党委又积极探索建立土地股份合作社确权确股新方式。在不改变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前提下,将土地委托合作社经营,由合作社发给股权证。合作社对全村土地改打乱插花为成片统一流转,改每三年抓阄分田为三年调整一次农户股份。这个方式既破解人口增减矛盾,又解决了当前土地碎片化造成的农业诸多生产与发展障碍,是一项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的有益尝试。乡干部深深体会到,沉下身子,难事不难,办法就在群众中。三、沉下身子,梳理和解决一批老问题共商量,向群众学经验确权工作下村开群众会,遇到的另一个较普遍问题,村民往往把以前一些其他矛盾和问题拉扯进来。党委分析认为,这是一种多重因素致成的不可避免的现象,对于群众中部分人的感情喧泄,应冷静应对不急燥;对一些合理要求区别情况,能解决的尽可能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采取适当方法加以解释。xxx村一位农民地基纠纷十多年,曾因此与人打过架,多次到乡、县反映未能断决。这次经过干部细致工作,得到满意解决。石岗村公路一座桥梁施工时两头路面未衔接好,行人路过容易翻车曾跌倒过人,群众对此反映强烈。这次乡里迅速安排修好。不少村小组原来分田时,对成员确认往往含糊造成矛盾。这次第2页共4页群众反复讨...